第05版:前沿观察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3年11月24日 星期

普通高中多样化的浙江探索


□本报记者 言 宏

受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普通高中教育处委托,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就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进行了专题研究,课题组在系统梳理发达国家与地区高中阶段教育普及化沿革、我国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政策及实践的基础上,以浙江省为样本,通过访谈、问卷、调研,对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经验、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就大家关注的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问题,日前记者专访了课题组成员。

记者:普通高中为何要向多样化发展?

课题组:高中教育普及程度是现代国民教育和国家人力资源水平的重要指标。我国高中教育已经进入高度普及阶段,但以等级示范高中为主体的层次性格局依然存在。

如今,教育结构已经从金字塔形向柱形转型,说明我国已经进入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驱动的人力资本模式。高质量教育体系对普通高中的内在质量提出了多样化的要求,高校类型多样化对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拉动效应也开始显现。

1980年以来,在《关于分期分批办好重点中学的决定》等文件及国家关于示范性普通高中评估政策的推动下,加速了普通高中的分化,进一步强化了我国普通高中的层次性格局。可见,要进行普通高中多样化改革,社会需要在思想与观念上进行变革。

记者:浙江省如何进行普通高中多样化探索?

课题组:浙江省是我国较早进行普通高中多样化探索的省份。除了早期在多样化办学体制改革中先行先试,浙江还是率先进行普通高中选择性课程改革和特色示范高中评估的省份,同时也是最早进行高考综合改革的两个试点之一。2020年,浙江省启动普通高中分类办学试点。

浙江省尽力完善从普通高中招生到高等学校招生的上下游政策,为普通高中分类办学多样化发展创造条件。其政策主要是扩大“三位一体”招生规模与范围,完善普通高中特殊类型招生制度。

2011年,浙江省在全国率先进行了“三位一体”招生模式改革试点,将中学的学业水平测试、高校的综合素质测试等作为自主招生的最终录取依据。招生规模从260人扩大到如今的1.1万人,增长了40倍。“三位一体”招生实质性地打破了“总分为王”“一考定终身”的局面,为普通高中分类办学、错位发展营造了较好的外部探索环境。

2017年,浙江省教育厅出台政策,提出“单列自主招生计划”。2020年,在《浙江省普通高中学校实施分类办学促进特色发展改革试点工作方案》中,省教育厅明确提出“要改革招生方式,允许试点学校根据办学类型和办学特色,在区域内开展符合办学特色要求的特色招生(按计划数的15%—25%),招收适合办学特色的学生”。浙江省建立了一套与普通高中分类办学错位发展相适应的,以“名额分配招生、特长生和特色班提前招生以及统一招生为主”的多元录取制度。

关于特长生招生,有两种典型模式:一是杭州、金华模式,只招收有艺术、体育等非文化课特长的学生,以及有外语特长的学生;二是宁波、嘉兴模式,除招收有艺术、体育等非文化课特长的学生,以及有外语特长的学生外,还招收“强基计划”特色班、航空航天特色班(宁波)、工科特色班(宁波)、数理特色班(嘉兴)、文史特色班(嘉兴)等文化学科特色班。

记者:浙江省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经过了哪些阶段?各有什么特征?

课题组:浙江省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经过了四个阶段,即自发的多元特色探索阶段、校本选修课程为重点的课程特色阶段、高考综合改革与课程分流阶段、分类办学与专业分流阶段。

2010年,浙江省主要从办学理念、管理风格、文化传统、师生活动和学生社团等维度来探索学校特色。

2012年,浙江省在全国率先推行校本选修课程,以及与之配套的选课走班制、学分制,形成了具有浙江特点的以校本选修课程建设为抓手的多样化发展途径。

2014年,浙江省作为全国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率先进行“7选3”选考。学生选考学科人数的分化推动了大小学科的变化,学校间的差异化课程结构慢慢形成,为多样化发展创造了条件。

2020年,浙江省教育厅出台了《浙江省普通高中学校实施分类办学促进特色发展改革试点工作方案》,说明浙江省普通高中进入了分类办学的多样化发展新阶段。

记者:浙江省普通高中分类办学的主要样态是怎样的?

课题组:目前,区域和学校层面多样化发展得到实质性推进,并已经形成一些有效的实践样式。

区域有两种模式,一是市域协同模式,二是县域统筹模式。

嘉兴市是市域协同发展的代表。2021年3月,嘉兴市启动首批普通高中“分类办学”市级试点学校计划。为了更好地发挥市域协同创新优势,营造学校抱团多样化发展的氛围,嘉兴市教育局建立了由基础教育处牵头,教研、科研和师训3支市级专业力量引领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的工作模式。近两年来,已经有5所学校在办学方向、培养目标、课程架构和评价体系等方面都形成了学校自身的特色,嘉兴市第二、三批分类试点学校也已经启动。

一些县(区)教育局通过全县(区)普通高中发展规划来引导学校自主选择、主动思考发展定位与人才培养方向,统筹全县(区)普通高中学校的特色与多样化发展,并通过适当倾斜的招生政策来引导县域内学校分类办学、错位发展。杭州市临平区、余杭区是这种方式的代表,区内学校围绕学术高中、科技高中、人文高中、体艺高中等类型办学,较好地实现了区域内普通高中的特色发展。

学校样态多样。按照《浙江省普通高中学校实施分类办学促进特色发展改革试点工作方案》,试点将在科技、人文、体艺和综合四个类型展开,其中科技高中包括学术高中、数理高中和工程技术高中等类型,人文高中包括文史高中、外语高中类型,体艺高中包括体育高中、艺术高中、美术高中、音乐高中等类型,综合高中重视融通普通教育和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目前,学校主要选择科技、人文和体艺三大领域中的一种或多种进行分类办学探索,31.75%的学校选择了学科竞赛驱动的特色发展路径,68.26%的学校选择了特色班(含外语特色班)驱动的特色发展路径,形成了两种有代表性的发展样态,一是学科竞赛驱动模式,二是特色班驱动模式。

全省或区域的头部高中多采用学科竞赛驱动模式,在分类办学中选择科技高中方向。这些学校凭借早期积累的理科师资和生源优势,以理科学科竞赛为抓手,形成了以优势学科为特色的多样化发展路径。

在艺术或体育领域有师资优势或文化传统的学校,以及在本次分类办学试点中主动选择体艺方向,力求通过错位办学获得跨越式发展的学校多采用特色班模式。这些学校通过特色的招生、师资团队建设、课程实施体系构建,探索体艺人才特殊的培养方式,打造学校的领域特色,并反哺学校整体质量的提升。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