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新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3年9月26日 星期
嘉兴实小探索融合式思政教育
红船旁的“大思政课”是这样炼成的


□本报记者 朱郑远

通讯员 陶轶敏

新学期,嘉兴市实验小学新生收到了崭新的思政课教材《红船少年》。教材里有生动的革命小故事,还有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指导手册。今后,将会有思政课教师带领他们组建红船小讲解员、红船小萌管等志愿服务队,把思政课的触角伸向校外。

近年来,嘉兴实小大力推行“大思政课”教学改革,把离学生最近、最接地气的思政课资源融入课堂,为学生成长打好底色。

联结课堂内外的思政教育

如何用身边事讲好大道理?答案就藏在学校的“红船精神”专题教育教材《红船少年》里。教材不仅图文并茂、语言生动,还涵括了历史、语文、科学、社会等多门学科。

嘉兴实小副校长、省特级教师向婕是这套教材的编撰者之一,她介绍,教材覆盖幼儿、小学、初中、高中4个学段,能更系统丰富地反映“红船精神”。同时,该校还引入嘉兴学院情景剧《红船》等课程资源,让学校的思政课更具生命张力。

刚过去的暑假,该校学生陈逗逗走访了嘉兴的各个菜市场,围绕顾客的塑料袋使用情况草拟了提案。这份提案在学校的“红船少年模拟政协”活动中脱颖而出,最终获评南湖区“红船少年模拟政协”活动的“十佳提案”。

这样的实践活动在嘉兴实小并不少见,学校通过搭建“大舞台”、立足“大社会”,用好基层社区、博物馆、纪念馆等社会资源,打造了红船旁“行走的思政课”育人品牌。在红船小讲解员志愿服务队活动中,学生们向游客讲解南湖畔的红色故事;在“嘉实红船少年追科星”主题实践活动中,学生接触到了航天科学家、劳动模范等一个又一个榜样人物……这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让原本干巴巴的思政课学习“活起来”。

“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都是指向学科育人。我们倡导‘让教与学成为链接现实世界的桥梁’,就是强调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校长张晓萍说,学校坚持课内课外并重、校内校外结合的思政育人模式,拓宽由思政理论、学科德育和德育活动支撑的小课堂,使之链接社会大课堂。

“大思政课”要有“大团队”

想把一堂语文课上出思政味,该怎么做?嘉兴实小的做法是跨界与融合。

在学校前不久开展的“我是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守护人”融合大课中,语文、美术、地理等学科的教师纷纷“跨界”,从各学科内容出发,带领学生“行走在文化遗产”中。

该校507班学生叶昊东说,在开展“大运河小小守护人”项目化学习时,先是由美术教师带领大家复刻运河实景,之后语文教师重点讲述了大运河与嘉兴的密切关系,最后思政课教师引导大家感受运河儿女的家国情。

“被动听课变为主动学习探究后,学生的学习能力、科学思维和价值观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向婕坦言,办好“大思政课”关键在于教师,不仅思政课教师这个群体要尽职尽责,其他学科教师也要守好一段渠,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据了解,为了帮助各学科教师更好地参与“大思政课”建设,学校建立了“纵向跨学段、横向跨学科的思政课教师一体化备课研修”机制,多次开展主题教学研修、思政优质课研修等活动,多层次、阶梯式地培养跨学科思政课教师队伍。此外,学校通过教研共同体等方式,为各学科教师安排了思政导师,破解“不知道该融入什么”“不清楚该如何自然地融入”等难题。

据悉,学校已与江山市双塔小学、嘉善县西塘小学、南湖区大桥镇中心小学等7所学校建成思政课建设共同体,推动思政课的共建共研和共享。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