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新闻聚焦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3年9月26日 星期

“我们的亚运,我们的校园”

浙师大萧山校区亚运手球馆,中国队同尼泊尔队进行比赛。(图片源自亚组委官方网站)
浙商大志愿者在亚运手球赛事期间为观众提供咨询服务。
(学校供图)
浙商大亚运手球馆,观众为选手助威。
(图片源自亚组委官方网站)
浙工大屏峰校区杭州亚运会板球场。
(学校供图)
浙工大屏峰校区板球场上,印度女子板球队选手在比赛中。
(图片源自亚组委官方网站)

编者按:9月19日,杭州第19届亚运会首赛打响。这是中国第三次举办亚运会,也是规模最大、项目最多、覆盖面最广的一次亚运会。浙江多所高校深度参与到赛场内外、台前幕后的各项组织、服务工作,为盛会顺利举行贡献力量。本报记者走进浙江高校里的亚运场馆,寻访记录下师生们的杭州亚运故事。本期推出上篇——

浙师大:“最靓”场馆的亚运一日

□本报记者 张纯纯

9月24日上午10:40,第一批手球运动员顺利到达浙江师范大学萧山校区体育馆。当天,该体育馆迎来杭州第19届亚运会手球项目首个比赛日。

运动员入口处,竞赛综合事务领域志愿者组长钱林楸和其他志愿者早已提前到达岗位。“Hello,good morning.Welcome!”钱林楸一边热情洋溢地与运动员们打招呼,一边迅速确认好运动队到达的人数和时间,并与负责交通领域的志愿者完成交接,确保无遗漏。

浙师大学前教育专业大三学生钱林楸是第一次参与国际赛事志愿者工作,她坦言,一开始挺有压力的,“运动员进入场馆后,见到的第一张面孔就是负责迎接工作的我们,所以必须要让他们感受到热情和专业”。

好在赛前的志愿者培训内容详尽,不仅有语言表达、礼仪等训练,还有各国文化、风俗禁忌等方面的学习。这让包括钱林楸在内的近300名学生志愿者都能以最佳面貌展示亚运“小青荷”的风采。

12:00,哈萨克斯坦对巴林的男子手球预赛正式开赛。激烈对抗、观赏性强的手球比赛一下子就牢牢吸引了现场观众的目光。

场馆信息技术主任崔勇正坐在场边,却无暇关注比赛本身。场内的2块大屏幕、6个摄像头、成绩信息处理系统等能否正常运行,观众席上有无无线电干扰设备,工作人员的对讲机信号通畅与否……这些都是他和团队比赛期间关注的焦点。

浙师大萧山校区体育馆是此次亚运会新建的12个比赛场馆之一。因此,场馆的信息技术相关工作也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过程。崔勇说,小到场馆里每一根网线的铺设,大到比赛期间的网络信息安全工作,信息技术团队一步步摸索、学习,最终建立起一个庞大的网络运行系统。

据了解,场馆大部分的运行保障工作都由学校承担,除了像崔勇这样的萧山校区教师,浙师大本部也有不少教师加入了场馆运行队伍。本届亚运会期间,共有近100名教师负责赛事服务、设施运维、体育展示、交通调度等场馆保障工作。浙师大校长、场馆群指挥长蒋云良介绍,从2019年场馆奠基开始,浙师大师生就紧跟亚运时间,以饱满姿态投入到亚运筹办中,全力以赴做好赛事服务保障。

很快,比赛迎来了中场休息,啦啦队的出现却再次点燃了现场气氛。伴随着音乐响起,浙师大悦动啦啦操社团的9名队员与手球共舞,不停跳跃、旋转间,手球始终在她们手掌间自如地翻飞。

在得知学校要承办亚运会手球项目比赛后,浙师大师生便一起设计了手球操,并在场馆的奠基仪式上进行首演,同时在亚运会倒计时1周年、校庆、测试赛等重要时刻多次亮相。之后,学校又陆续开设了手球社团、手球选修课等。

浙师大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副院长赵一仑介绍,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们还将学习到的手球操、手球游戏等改编成更契合幼儿的形式,引进幼儿园课程中。“借助本次盛会推广手球运动的同时,也为学校留下丰厚的教育教学资源。”赵一仑说。

20:00,当天的最后一场比赛尼泊尔对中国的女子手球预赛顺利结束。场馆竞赛技术运行主任吴国忠也小小地松了一口气。他表示,虽然7月已经成功举办“韵味杭州”全国女子手球冠军杯赛,但是面对大型赛事,各方面的工作都不能掉以轻心。

吴国忠从事手球工作近40年,这是他继北京奥运会之后第二次参加国际赛事的运营工作。在他看来,这个新场馆称得上完美。

在外观上,场馆屋顶采用张弦梁结构,外部笼罩着308缕“水幔”,抽象出杭州钱塘江水和江南丝绸的感觉。“水幔”从顶部缓缓垂落并延伸至地面绿化处,水幕相调,形似百叶窗,是天然的遮阳层。夜幕降临,“水幔”会一一亮起,呈现了不同的光影效果,展现出独特的江南韵味。体育馆因此获评了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十大场馆“校园风采奖”,并在2022年“亚运场馆谁最靓?你说了算!”大型网络票选活动中获最高票数。

“希望未来在这个体育馆里能够举行更多高水平的手球比赛。”吴国忠说。据了解,亚运会期间,共有19场手球比赛在此举行。

浙商大:“小青荷”迎来绽放时刻

□本报记者 季 颖

9月24日,浙江工商大学文体中心迎来了亚运会手球项目首个比赛日,该场馆的“小青荷”也正式开始了第一天的服务,浙商大大三学生赵心悦就是其中一员。

上午11时,记者抵达文体中心,作为观众服务领域的志愿者,赵心悦早已到岗。只见她穿梭在观众座席区,一边确认观众的座位号,一边麻利地引导他们入座。赵心悦告诉记者,场馆座位多,观众不熟悉场馆,一下子找不到座位。“我们小组一共有10人,其中4人负责告诉观众所属座席区,其余负责引导观众入座,分发物资。”

赵心悦还有另一重身份,是10人小组的小组长,主要负责领队与组内成员间的信息沟通。从4月开始,赵心悦就开始接受学校组织的通识培训、岗位培训、业务培训。直到比赛正式开始的前一天,赵心悦还在场馆进行实战演练,设想观众可能提出的需求,熟记手球比赛的规则。

为了给观众提供更好的服务,志愿者们每天上午9时就集合待命,提前一个半小时到岗,有序分布在公共引导区的各个主干道,迎接着一批又一批观众。一个指引的手势、一番详细的解答,换来的是观众的便捷和愉悦。

记者了解到,浙商大为了让“小青荷”能够更从容地走上岗位,严格按照亚组委要求开展了各轮培训,设计了针对性的培训内容,组织测试赛,开展各场景全要素模拟推演。此外,浙商大还专门成立了亚运志愿者临时党支部,引领志愿者们共同进步,为亚运贡献力量。

“为了培养志愿者的服务意识,学校之前还专门组织志愿者当赛事观众,体会观众需要哪些服务。”浙商大团委书记张华介绍,就服务观众来说,包括座席区的管理、引导观众文明观赛、制止不文明观赛行为,以及信息咨询、人流控制等。

杭州亚运会期间,浙商大共有1300余名“小青荷”参与服务,涵盖手球、柔术、柔道、克柔术、马术比赛等。

浙工大:播课程种子 开亚运之花

□本报记者 刘丹丹

赛场内,选手投球,击球,接球;看台上,观众欢呼,呐喊,喝彩。9月19日上午,秋阳杲杲。走进浙江工业大学屏峰校区,浓浓的亚运氛围扑面而来。场内,女子板球小组赛正在激烈进行中,由印度尼西亚队对阵蒙古队。

板球是杭州第19届亚运会最早开始、最晚结束、历时最长的比赛项目之一,从9月19日至10月7日,15天的赛期内将举行28场比赛,在这个板球场上将产生2枚金牌。

板球对中国人而言是一项小众运动,杭州亚运会筹办之前,在浙江甚至找不到一个标准的板球场。直到2020年12月,杭州亚运会的板球场才在浙工大屏峰校区开工建设。接到任务后,学校立即成立由校长挂帅的亚运板球比赛筹备工作组,还邀请本校建筑设计领域的教授参与研究。

从高处俯瞰板球场,它近似椭圆形,中间设置了4个球道,赛场东北角还配套建设了6个训练球道。据了解,该板球场依照学校地形而建,面积约1.35万平方米,近乎2个足球场大小。场馆建筑外立面以“工大红”为主色调,悬挑的屋檐配合顺应板球场的弧线。室内馆共有地上3层可以满足赛时运动员、裁判、官员、观众、媒体等用房需求,看台观众座位数近1400个。学校的建设思路是,既确保满足杭州亚运会比赛要求,也注重赛后可持续使用。

今年2月,浙江省高校首节板球课在浙工大屏峰校区板球场正式开课。这门课的授课教师是前男子板球国家队队员王新。“希望把这么好的场地利用起来,让更多的大学生了解板球、热爱板球,让工大成为板球运动在浙江乃至全国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据地。”

据了解,目前,全国开设板球课的高校不超过10家,浙工大是全省首家开设板球课的高校。板球项目之所以能走进课堂,最重要的支撑正是这个专业的板球场。“板球课最大的特色是在专业的比赛场地中进行,并且配有专业的比赛器材。”王新认为,虽然教大学生和教专业运动员有很大不同,但是高起点的教学才有高质量的效果。

在体育军训部党总支书记陈晓雷看来,浙工大开设板球课有3个优势:一是场地优势,校园内的杭州亚运会板球场得到国际板球理事会等专业机构的高度评价;二是组织优势,学校许多教职工参与亚运板球办赛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专业经验,为后续板球运动在校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三是人才优势,邀请到王新这样的专业人士担任授课教师,为学生提供高质量教学。

板球课来自亚运会,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回馈亚运会。“在板球课上我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比赛规则,所以志愿者培训中的规则讲解,对我来说更像是巩固已有知识,让我可以提供更好的赛时服务。”学生柳亦馨在选课前,就报名了亚运会志愿者的选拔。最终,她通过选拔成为媒体运行领域的一名志愿者。

跟柳亦馨一样,首批选修板球课的36名学生都已成为亚运会板球项目的志愿者。柳亦馨认为,板球课给她的志愿服务工作增加了极大的底气。比如,在板球测试赛期间,她可以游刃有余地向身边人介绍规则,让更多人感受到板球的魅力。

据悉,浙工大已经制定出亚运会之后板球场的利用方案。届时,板球场的室内馆部分将改造成师生活动中心、会议中心等学校配套设施场所。学校还打算成立板球社团,打造一支板球校队。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