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丹丹
“肥胖人数降了这么多!”“近视不良率下降得更明显!”这两天,在绍兴市越城区鲁迅幼托教育集团迪荡幼儿园,教师和保育员们讨论最多的就是一张表,上面是2022年和2023年幼儿体检结果的对比数据。社区医院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该园幼儿肥胖人数在2022年将近40人,到2023年变为个位数;视力不良的人数在2022年将近150人,到2023年变为不足25人。
“其实,我们只做了一件事。”集团总园长单明娟口中的“一件事”是指,从去年起,迪荡幼儿园开始推行新一轮课程改革,保障了幼儿充足的户外活动和自主探索的时间。这一件事听起来简单,做起来并不容易。“我们对幼儿在园时间和幼儿园的活动空间进行‘打破’和‘重组’,让幼儿户外活动时玩得充分,区域活动时学得投入。”单明娟认为,如果这一件事做好,就能撬动整个幼儿园的发展。
让时间有形状:
每个班级都有一张作息表
让迪荡幼儿园下定决心改变的一个契机是,2022年教育部发布《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进一步强化了“坚持儿童为本”的基本原则。在解读和学习《指南》中,该园教师团队从中抓取了几个关键词“发现和支持”“持续观察”“一对一倾听”“每一个幼儿”。《指南》的出台仿佛一颗启明星,解答了教师们内心徘徊良久的疑问,也照亮了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
“如何保障幼儿充分的户外活动时间,一直是我们在思考的问题。”集团副园长马叶琴说,幼儿园户外场地相对紧张,按照传统的幼儿园作息时间表,幼儿园户外场地上有时候人满为患,有时候空无一人,“而如今变成了一天到晚都有幼儿”。
走进迪荡幼儿园,每个班级门口都张贴着一张作息时间表,仔细观察可以发现,除了吃饭和午睡时间,其他时间段每个班级的安排都是不同的。原来,该园将游戏和学习时间以60分钟为单位进行块状分解,依据园所室内和户外场地的资源,组合成6种作息模块。每个班级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相应的模块,由两名班主任自主安排具体的活动。
“幼儿园把班级的自主权还给教师,教师把个人的自主权还给幼儿。”单明娟认为充分的信任背后是充足的底气。为此,该园重新调整教师培训的侧重点,除邀请专家进行专业培训,还组织教师定期交流,倾听他们的经验和心声,给一线教师更多表达的机会和发挥的空间。
上午10:30,走进大四班,一项名为“门票的秘密”综合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中。“谁来帮我找找2排7座在哪里呀?”班主任唐菲娜话音刚落,幼儿们纷纷举手。在唐菲娜一步步的引导下,幼儿们很快就自己摸索出单双数的奥秘和找座位的方法。“对幼儿来说,单纯的数字是枯燥的,但融入生活场景后,他们就能边玩边学,乐在其中。”唐菲娜说。
从观察到幼儿自己去实践,一场活动持续了30多分钟。令人意外的是,30名幼儿全程都积极参与,观察时安静专注,实践时快速行动。“大块状分解时间的好处是,减少教师统一口令和各项活动之间的转化。”单明娟用“收放自如”4个字形容幼儿们的状态。
让空间有声音:
每个场景都能倾听幼儿的心声
芒种这天细雨落,绍兴这座江南水城在水汽氤氲中更显沉静,走进迪荡幼儿园却是另一番景象——“百草园”的泥坑里,小班的幼儿正在玩泥巴;“灵动农场”里,中班的幼儿正在观察黄瓜的长势;“城市广场”上,大班的幼儿在练习跳绳和花样拍球……
户外的热闹丝毫没有影响到教室里正在开展的个别化活动,大四班的教室里有11项个别化活动正在同时进行,每名幼儿自行选择参与的活动。7岁的芝麻和思睿正在用树枝做“小人”,天天和希妍则变身“服装设计师”熟练地穿针引线,正在听故事的王嘉尔用画图的方式记录他听到的内容,然后再讲给别人听……
看似“混乱”的场景中,每一项活动都井然有序地开展,每名幼儿都泰然自若。“刚开始会担心户外的声音影响到教室里的活动,后来发现是多虑了。”单明娟笑着说,个别化活动的最终目的是高品质的学习,而倾听是最好的方法。
因此,迪荡幼儿园每间教室外都有一面“倾听墙”,上面张贴着幼儿们每天的记录表。幼儿用画画的方式做好记录,然后讲给教师听,教师将这些画转换成文字。为更好保存和呈现幼儿们的表达内容,该园设立儿童发展电子档案平台,记录表可上传到“小程序”绘制成幼儿个体发展画像。幼儿的每一次表达都能被听见,每一天的成长都能被看见。
“最大的变化是教师和幼儿们的交流变多,教师愿意听,幼儿们也更愿意表达。”王海娟是大六班的教师,在近30年的幼师生涯中,她始终保持学习的状态,能够根据个别化活动的要求,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在迪荡幼儿园,每天一对一倾听幼儿的想法已经成为教师们的习惯,在倾听中他们也发现了许多“风景”。“洞洞的故事”起源于幼儿在某天早晨进园时,对掉落在楼梯台阶上的白石灰产生了疑问。“灰尘是从哪里来的?”“墙上怎么会有洞洞?”面对幼儿们七嘴八舌的讨论,教师没有急于给出标准答案,而是耐心倾听,顺势引导。有幼儿提出:“洞洞不好看,能补上吗?”教师一句“你们可以试试”给了幼儿们尝试的勇气。转眼间,一个个洞洞变成了颜色鲜艳形态可爱的“小老鼠”“小狗”“小花”……
“上学期开学初身高119.8厘米、体重29公斤,到现在身高123厘米、体重28公斤,终于从‘超重’变正常了!”大三班幼儿黄煜桐的妈妈开心地说,从孩子带回来的游戏记录里发现,原来孩子在幼儿园每天有那么长的户外活动时间,玩了那么多好玩的游戏。
从害怕当众说话到上台竞选毕业晚会主持人,从沉默寡言到带着班里同学一起玩“魔尺”……在迪荡幼儿园,这样的“魔法”正在每个幼儿身上悄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