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高教经纬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3年6月16日 星期

杭科职院艺术设计学院:绘就乡村振兴的创新图景


□本报记者 朱郑远 通讯员 李若竹

艺术设计与乡村的关系是什么?艺术设计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面对这一课题,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的学生团队在专业教师的带领下,长期扎根杭州市钱塘区河庄街道新江村草莓小镇,以艺术的方式参与乡村建设实践,探索乡村建设经验。前不久,该团队设计的《“莓莓满满”共赴莓好生活》项目获得第五届浙江省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钱塘未来乡村专项赛一等奖。

类似的“乡土作业”,正在成为该学院学生的日常。其背后,释放出学院近年来“高校助力未来乡村建设”的一种新尝试。在杭科职院艺术设计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汪晟看来,当下艺术助力未来乡村的方式,要从“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将优质文化资源源源不断转化为乡村持续发展的新动能。

艺术设计赋能乡村产业

“参差红紫熟方好,一缕清甜心底溶。”4月到6月,正是桑葚成熟的季节。万紫千红点缀绿枝间,格外喜人。在义乌市义亭镇张家村的果林内,绿叶掩映间,一串串红紫色的桑葚果穗挂满枝头,油润饱满,十分诱人,果农穿梭在桑田间,忙着采摘成熟的果子。

以往,由于桑葚采摘季短、鲜果保存不便等原因,该村产业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针对难题,杭科职院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叶卫霞带领教师团队及广告艺术设计、室内艺术设计等专业的学生们,为张家村构思了“如此葚好”桑葚品牌,通过延长产业链的方式为农户充盈“钱袋子”。

桑葚的保鲜期较短,要想延长产业链,打造桑葚品牌,还得花上一番心思。这些年,为了拓宽桑葚的销路,叶卫霞一直带领团队摸索新的出路,除了为新鲜桑果设计包装logo、打造品牌,还积极融合桑葚种植、产品开发和深加工等各个环节,自主研发桑葚果酱、桑叶茶、桑葚干等产品进行销售,推进桑葚深加工,延长桑葚产业链,提升经济效益。

“桑葚一身都是宝,我们还联合中国计量大学的专业团队,目前正在尝试开发桑葚美妆产品。”团队指导教师荆晓亮表示。自2021年选择发展深加工提高桑葚附加值后,张家村目前已有百余农户参与桑葚果树种植,桑葚成了当地农户增收致富的“黄金果”。

张家村的成功并非特例。未来乡村自“诞生之日”起便承担着共同富裕的时代使命。而要实现共同富裕,产业兴旺应是题中之义。近两年,学院正通过乡村振兴方案策划、品牌形象设计、党建公园及景观规划设计、民宿和美丽庭院设计四大载体,打造“四维一体”服务乡村模式。

在杭州市富阳区常安镇沧州村,师生们对家文化进行调研分析,打造村文化品牌形象,凝练家训文化并绘制创意墙绘;在杭州市钱塘区新湾街道,大学生驻户指导师让原来脏乱差的农家庭院亮丽大变身;在诸暨市璜山镇,设计制定了村容整治规划及旅游开发引导项目……

目前,学院已累计完成义乌张家村桑葚品牌“如此葚好”、富阳“渔耕读养”等乡村振兴方案12个、江家优果等品牌形象设计17个、富阳湖源民宿设计等民宿和美丽庭院设计52个,将学院的学科资源转化为未来乡村建设、经济发展的现实优势,走出一条文创产业之路。

实践课程服务古老乡村

“龙门古镇人文资源十分丰富,如果再加些艺术改造,相信会吸引更多游客。”“古镇建筑群早年按照太极八卦阵法而建,地形复杂、巷道纵横,如何才能保持它古朴的风貌。”……本学期,杭科职院艺术设计学院的学生们多次组团走进杭州市富阳区龙门古镇进行实地调研,现场观摩学习村内独特的明清古建筑群。

这是学院特色实践课程,由专业教师带领学生考察龙门古镇、永昌镇等古村落。学生通过触摸、写生、描摹等,对乡土建筑完成感性的美学分析与表达,同时分析建筑和环境、自然之间的互动结构。

去年,学院针对龙门古镇“百步遗踪”古建筑群,设计了《“为之一新 ·‘井’密相连”——龙门古镇百步遗踪更新改造设计方案》,将江南宗族文化与古建筑群有机结合在一起。该方案还在浙江省“10+1”联合课程设计教学成果汇评联展活动中获优秀奖。

“学院将学生的课程设计与乡村振兴的整体目标结合起来,尤其在彰显每个乡村的独特之处上下功夫,这就需要学生通过调查研究,以综合思维处理具体的问题,形成‘一村一策’。”汪晟介绍道。

在乐清市南岳镇后塘村如今也有了一个“幸福的烦恼”——有关村子景观设计、建筑改造等方面的优秀设计方案太多了。“每一个都极具特色,很适合村子的实际情况,很难抉择。”后塘村村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原来,从2018年开始,该村成了学院“景观建筑小品设计”课程中的实践基地,每年专业课教师都会组织大二学生走进村子开展社会实践,通过实地走访了解村子的历史变迁及特色文化后,设计出具有本土特色的党建公园及景观规划方案。就这样,每个学生和村里的大事小情密切关联到一起。

“在村子中生动的实践,看重的就是学生在真实场景中的真实体悟,那会萌发出无与伦比的创作灵感。”专业课教师秦凤告诉记者,通过引导学生感悟建筑设计与乡土文化内涵之美,能够培养学生用专业特长服务乡村振兴的担当意识,以及用设计作品传递正能量的责任意识。

据介绍,自2015年以来,学院紧密围绕专业建设,致力通过实践来培养和服务于当地未来乡村建设的技能专业人才,以“红”笔筑梦乡村党建品牌为载体,发挥专业优势和师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已在全省范围内的10余个乡镇20多个村开展乡村振兴服务和实践项目。学生团队参加浙江省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累计获得金奖7项、银奖16项、铜奖7项。

“下一步,学院将推动乡村元素融入学生的毕业设计。今后,深入田间地头和村屯农家,在服务乡村中解民生、治学问,将成为必修课、基础课。”汪晟表示,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和当地村民打交道,形形色色的人、各种各样的状况和问题,可以锻炼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和抗压应变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真实感受到广袤的乡土中国,一颗兴农的种子将在学生心底种下。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