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教师周刊·课堂创新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23年4月21日 星期

老师,请放慢教学的步子


□湖州市南浔实验小学上合学校 吴月斐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比多少》一课教学后,教师们普遍的感受是:这个内容对于学生而言没有难点,无非是摆一摆、比一比、画一画,学生都能轻松解答,并能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品。从后测中我们也发现:学生对比较“一样多”“多与少”的正确率高达98%。

这堂数学课上与不上似乎没有什么大的差别,真的是这样吗?

针对后测的情况,单独询问学生的解题思路,一个学生表示,其实他是通过数物品的个数来判断多少的,并没有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不数怎么知道呀?妈妈就是这么教我的。”

连续问了几个学生,他们的回答如出一辙:先数数,再判断,最后画。我把情况与一年级教师分享,他们都表示:这也属正常,现在的学生有良好的学前教育基础,对于10以内数的大小有良好的认知经验。

既然如此,那么本课的教学重点“一一对应”方法的渗透该如何实施呢?有教师表示:这种思想,在学生的潜意识中是存在的,这从他们所画的图形中有清晰的展示。

对此,我们都表示认同。但学生有意识就够了吗?学生真正掌握了这种方法吗?我们教师是否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

“一一对应”方法是本课的重点,但在学生已经会解题的情况下,教师往往会忽略得到答案的过程。当学生的知识超前时,教师能够放慢脚步就显得弥足珍贵。

有教师反映,他也意识到这个问题,于是对学生提出要求:不能用“数一数”的方法来解题,以此倒逼学生运用潜意识中的“一一对应”。这种似乎显得蛮横的做法,让教师们深有感触:确实,任由学生自己解题,他们很难运用“一一对应”。

在教师这样的要求下,一个学生这样回答:“我一个一个对着(两组物品)连线,一模一样就是‘同样多’,还能继续画就是‘比它多’,没画完就是‘比它少’。”这一回答准确表述了“一一对应”的原则,学生们都表示赞同。我想,这才是这堂课应该追求的知识核心。

特别是在小学低段,受环境和家庭教育的影响,学生的认知经验有“前趋”的倾向,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思想和方法时,要善于“刹车”,缓下步子,把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产生的分层现象,与教师在教学中的“大跃进”有直接关系。教学一旦“冒进”,没能跟上节奏的学生只能靠后期补救,往往只会针对结果而忽略过程,无法养成良好的数学思考习惯。

让教学慢一点,多问学生几个“为什么”,是数学教学需要改进的地方。


上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