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教师周刊·理论研究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3年3月31日 星期

小学数学中高段数与代数领域单元整合教学的实践研究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整合这一教学策略有效融合各单元知识点,能够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青田县城东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叶伟一

在小学中高段数学教学中,数与代数领域教学不仅是重点,而且是难点。在目前教学中,教师倾向于将大量的教学内容、数学方法及思想融入课堂教学,但是教师在把全部知识传授给学生时,若缺乏对知识之间联系的考虑,就会出现知识断层和衔接不当的情况。《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特别强调数与计算教学的一致性。因此,在小学数学中高段数与代数领域教学中,要基于单元视角进行整体教学。

一、基于三维视角,整体解构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基础。在以往教学中,我们更关注对课时教材的品读研究,往往忽略对单元内容的整体把握。整合教学理念下,我们需要对单元内容进行整体研读,从“纵”“横”“深”三维视角研读教教材,将课时内容梳理为一个个重要的知识点,为后续生成知识结构、重构知识网络做好准备。

1.纵向沟联,感受螺旋上升

教材在呈现内容与思想方法时,通常遵循逐级递进、螺旋上升的原则。通过纵向研读教材,可以了解各个阶段的学习内容,理清前后联系,做到既不超前也不重复。

以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小数除法》的教学为例,通过纵向勾连,可以知道,在小数层面,最早在三年级下册学生学习了小数的初步认识,四年级下册重点对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进行了学习;在除法层面,五年级上册开始学习小数除法,六年级则继续学习分数除法。相关内容层层递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平均分”的意义这个角度来思考问题,用除法去解决问题。

2.横向比对,关注过程经历

横向研读各个版本教材,了解不同版本教材的编写意图,比对不同版本教材的内容、例题和练习题,从中发现学生认知水平、教学活动、教学呈现方式、教学线索提示等方面的可以借鉴的教学资源。

以《小数除法》为例,横向比对各版本教材,可以发现都是基于儿童立场,从真实可感的生活情境出发,通过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富有趣味性的现实背景,启发学生去解决实际问题,并且注重3个过程的经历:一是生活问题数学化过程,二是解决问题全过程,三是经历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过程。

3.深向研读,挖掘知识本质

深度研读教材,将教材中的例子进行深入剖析,在知识内部向下挖掘,才能挖掘出数学知识的本质。

以《小数除法》为例,深入研读,可以看出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是建立在“整数除法”“小数的意义”“小数乘法”的基础上,“除数是整数”与“除数是小数”之间是相互转化的。

二、有机联结,建构知识网络

1.知识内容相近的有效整合

在单元整体设计中,我们可以把有关联的内容进行整合,把学习内容作为一个认知系统加以精心整理,让学习内容富有结构性。以《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为例,教师可将口算内容整合为一课时,目的是借助口算帮助学生回顾算法,为后面笔算埋下伏笔。

2.技能方法相似的有效融合

在单元整体设计中,对于相似的技能方法也可以进行整合。以《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为例,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有了竖式计算的基础。在授课前,我们对学生进行了一次单元测试。结果发现,要掌握简单的除法迁移技能,试商的学习是关键,计算的格式要注意,商的变化规律要熟练运用。因此,我们将“探索商的定位”作为本单元的开启课,使学生对本单元有一个全局性认识。

3.数学思想相通的有效融合

在进行单元课时内容重组时,引导学生经历思想方法的感悟、掌握及深化,把单元中运用同类思想方法的内容进行有效融合,把分散的知识点集中到一起,让知识点间充满联系,以更加方便学生理解,促进学生对思想方法的领悟与迁移。

三、整合梳理:重构教学流程

1.调整课时顺序

从按照教材编辑顺序授课,走向以学科素养为导向的大概念统整和重构内容,必须关注知识技能的结构化,强调实践重构。

2.补充探究材料

小学生具有“形象思维丰富,抽象思维不足”的思维特征,因此认识和掌握诸多数学概念、定律往往需要借助一定的探究材料。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