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新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3年2月24日 星期

从“遇冷”到“走俏”
中职学校发展迎来新契机

编者按:去年5月,为针对性培养地方优势产业集群提升所迫切需要的复合型高端技术技能人才,探索职业教育长学制人才培养的有效实现方式,浙江在全省范围内启动了区域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改革工作,首批13所中职学校、14所高职院校参与改革。一年来,各校积极作为,在深化产教融合、高职下沉、中高职衔接贯通培养等方面都开展了一系列新探索。本报即日起推出“中高职一体化‘浙’样改革”系列报道,聚焦区域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中的改革和创新,本期推出第一篇——

□本报记者 邵焕荣

开学后不久,宁波行知中等职业学校区域中高职一体化电子商务专业的师生们都收到了一份来自校企合作企业——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的特别邀请。该企业希望师生们能适时前往在环杭州湾智能产业园新成立的电商直播与短视频基地,开展一次直播体验活动。该校信息技术与财经商贸系主任王曼娜坦言,自学校启动区域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项目后,校企之间的关系更紧密了,“以前是我们找企业,现在是企业找我们”。

产教融合是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也是最大优势,更是改革的难点与重点。多年来,为深化产教融合,浙江各职业院校直面产教融合中的“堵点”,陆续开展了一系列积极探索,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校企合作“校热企冷”、产教融合“合而不深”的情况依然存在,且在中职学校表现得尤为明显。

困境:行企“不上心”,校方“一头热”

问题到底出在哪?慈星股份总经理李立军一语道破:企业需要的是能留在当地就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而这却是中职学校面临的最大难题。一方面,近年来,在相关政策的引导下,中职学校的升学率不断提升,学校无法再为企业提供大量的毕业生,“同时,升学还会带来‘换专业’‘换区域’风险,导致学生毕业后往往会选择留在异地就业,即使回到本地也待不住”;另一方面,随着产业升级,中职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无法再满足企业的现实需求,“现在招聘,我们几乎不再直接招收中职毕业生,大专文凭、高级工技能等级证书都成了硬杠杠”。

既然升学成为大部分中职学生的选择,那在这个阶段,是不是可以不需要产教融合?“答案肯定不是!中职教育的本质仍然是就业教育,中职学校要培养出适应社会和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就必须在加强文化基础教育的同时,保障学生技术技能的培养质量,做到‘升学不弃技’。”宁波行知职校副校长张裕生说。

一面是企业看不到回报,参与合作的积极性不高,一面是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离不开产教融合,该如何破解?针对这一问题,去年5月,浙江在全省范围内启动了区域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改革工作。借此东风,中职学校的产教融合也有了新契机。

期待:从“一头热”走向“两头甜”

每周两次派技术人员进课堂参与日常教学,与学校共同组织开发教学项目,定期组织学校师生参与各类调研、座谈活动……自平湖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启动改革后,作为合作企业的德西福格汽车配件(平湖)有限公司就显得格外上心。

“之所以有这样的转变,正是企业看到了改革可能带来的利好。”平湖中专校长姚雁介绍,此次改革的独特之处就在“区域”二字,与原来的“3+2”(3年中职加2年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不同,改革后,学生5年的学业都将在平湖完成,毕业后将同时取得大专文凭、高级工技能等级证书以及至少1种X证书(中级以上),届时合作企业可直接安排就业或享有优先录用权,实现了本地上学、本地就业,“学生学得透,企业用得上,人才留得住”。

对此,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钱塘学校副校长万亮斌深以为然。他直言,区域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项目激发了企业参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积极性,“校企双向奔赴,产教融合就有望进一步走深、走实”。

突破:产教融合走深走实

如今,在中策职校钱塘学校,企业正主动从人才链的末端走向中端、前端。据介绍,中策职校钱塘学校的区域中高职一体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主要是信息技术大类,包括物联网、大数据和网络安防3个方向,从制订招生计划到设计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从建立一体化专业认证体系到构建一体化课程教学体系,从打造一体化校企师资团队到建设一体化实习实训基地,各试点合作企业都深度参与。“为破解人才培养和产业需求‘两张皮’问题,目前,我校已将专业课程与企业的认证课程做了对接,如网络信息安全专业的学生三年级时必须通过企业的初级认证,五年级时要通过中级认证。”万亮斌坦言,认证还与企业主导的“1+X”证书做了融通设计,实现一次考核适配多证书的目标,提升了学生技能的适应度。

宁波行知职校与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环杭州湾智能产业园、慈溪市融媒体中心等成立电商产业学院、数字媒体产教联盟。校企还共同打造了“基础—核心—拓展—产教融合”的专业课程。“长学制培养和企业的深度参与,也有利于学校构建更适应学生成长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产教融合新形式。”该校校长裘宏山告诉记者,目前,该校的两个区域中高职一体化班均采用“2.5+1.5+1”的培养模式,即 2.5年中职阶段、1.5年高职阶段、1年企业顶岗实习阶段,“中职阶段的产教融合以产教融合课程和教师下企业为主,高职阶段则把重点放在顶岗实习上”。

宁波市北仑职业高级中学则与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及宁波舟山港集团等10余家物流企业共同成立了产教联盟,围绕“高技能人才培养”搭建产教对话平台,以高职业面向、高规格培养、高等级技能证书、高薪资水平为引领,将区域中高职一体化物流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在现场工程师,重点培养具有现场行动力和一线领导力的物流高技能人才。

“学校还与宁职院、龙星物流等联合主持开发了2个全国中高职专业教学标准(现代供应链和国际货代)、1套全国物流专业一体化实训室建设标准,共同参与制定浙江省中高职一体化专业教学标准,并新建了3个中高职一体化实训室。此外,我们还正与国内知名物流企业探索中高职一体化产业学院的建设。”该校校长邬磊磊说。

目前,区域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项目刚刚走出第一步,机遇与挑战并存。借此东风,诸多阻碍中职学校产教融合工作的老问题有望得到解决,但与此同时,不少新问题也逐渐显现,要探索5年制长学制人才培养背景下“行企政中高”紧密联动的产教融合新模式,中职学校发展仍然任重道远。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