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校园视窗
本版新闻列表
 
2023年1月6日 星期
这个学期,课表里多了“有料”的劳动课
劳动教育如何见“真章”


□本报记者 张纯纯

劳动这门课,好评价吗?

一部分答案是肯定的。

临近期末,走进各个学校,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扑面而来”。洗袜子、刷牙、整理书包、洗餐盘……一系列的劳动技能考核项目在教室里轮番上场,学生们认真展示在平时的劳动课上学习到的各项生活技能。

他们每人手上都拿着相应的等级评价单,决定在这些评价单上打上1颗星、3颗星还是5颗星的“考官”也往往不是教师,而是班上的学生。因为刷牙、洗干净袜子等劳动技能的掌握情况是肉眼可见的,同龄人也可作出正确判断,教师们只需要充当主持人的角色,维持好考评秩序即可。

从教室出来,再走进学校的劳动基地,番薯、土豆的收成是多少,刚收获的甘蔗甜不甜,各个班级的公益义卖成果如何,这些也都一目了然。

劳动成果能“展”,劳动技能可“秀”,如此看来,给上了一学期劳动课的学生们作评价,似乎真的不难。

但是,那些看不见的劳动观念、劳动思维、劳动品质呢?

在经过10余年的劳动教育探索实践后,杭州市富阳区富春第七小学校长章振乐认为,简单地以结果来评价,不能全面体现学生参与劳动的状况,也无法准确考查学生在劳动教育中的收获与成长。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提升劳动综合素养,并在劳动中形成健全人格与良好的道德品质,是“新劳动教育”的价值追求,更是评价的重点。

的确,只有将评价的重点落在“看不见的”价值和精神,才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有不少家长反映,孩子在校是“劳动达人”,回到家依旧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公主”“小皇帝”。“会劳动”不代表“愿意劳动”,而这份“愿意”才更为重要。

在绍兴市柯桥区柯岩中心小学,金钥匙广场“农事”课程的评价指标包括劳动观念、劳动精神、劳动能力、劳动习惯与技能四大维度,“懂得人人要劳动,能感知劳动乐趣,爱惜劳动成果”“能体会劳动光荣,尊重普通劳动者”“能主动承担一定的家庭种植劳动乃至日常家务劳动”等是评价每个学生的重点。“‘五育’并举之下,劳动教育不等同于简单的学工学农。”柯岩中心小学办公室主任沈丹萍说,学校通过“一粒米创新实验”“植物工厂”和“月台生态墙”等项目丰富“农事”课程,以“识、玩、研、秀”的学习方式来创新劳动教育模式,“多维度评价正是我们提升劳动教育质量的重要抓手,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习得和创新,又关注劳动中的态度与情感,同时评价也贯穿活动过程和结果,并通过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社区辅导员及志愿者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真正内化学生的劳动素养”。

义乌市义亭镇义亭小学将评价的重心从结果“前移”至全过程。依托绿蜻蜓云校园平台,以“互联网+评价”模式,学生在不同劳动教育项目中的成长与收获都通过文档、图片、视频等形式记录下来,从而进行全维度、全过程、全方位的劳动评价。

与此同时,家长们也可以随时登录平台,关注学生在整个劳动过程中的所学所得。学生吴宙朗的妈妈在平台上留言:“我的孩子在‘非遗说’项目组中担任组长,我没有想到他的统筹能力这么强,能在千头万绪的复杂局面中抓住关键问题,分配任务,我为他感到骄傲。”

让家长“在场”,参与学生劳动教育的方方面面,这是值得提倡的。事实上,造成学生“不愿意劳动”现象很大一部分原因也取决于家长态度。一些家长认为,将时间花在劳动上是不值得的。

2022年4月,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从去年秋季学期起,劳动课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包含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三大类别,并且要求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

其实,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浙江省就坚持在中小学开设独立的劳动课程,并开发了配套的劳动教材。2021年6月,省教育厅教研室对全省中小学劳动教育进行了一次基础调查,结果显示:近60%的学校将劳动课纳入课表,保证每周1课时的落实。

但由于劳动课程未与中、高考挂钩,在部分家长眼中,劳动课仍然只能算是边缘课程,可上可不上。

因此,家校社必须共同推动,形成合力,弘扬“劳动最光荣”观念。曾经,劳动常常被作为一种惩罚手段,当学生出现错误,“罚做值日”这种现象很常见。而现在,越来越多的时候,劳动成了一件“奖品”——

宁波市北仑区育英小学501班的10名学生因本学期在校表现优异,前不久获得了“限时5分钟采摘蔬菜”的奖励。他们组成“采摘先锋队”,来到学校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在有限的时间内尽情采摘,采摘成果可赠送同学或与父母分享;

杭州市文澜小学的女生们在经过“一分钟内扎好整齐马尾辫”的技能考核后,每班还会通过班级海选推荐3名学生再次展示编出复杂发型的技巧,而现场发型最佳的学生可以自选一位教师,并为教师设计一款发型并完成。从达标评价到展示评价再到奖励评价,会编辫子成为女生们心中值得自豪的事情……

近段时间,不少家长感染了新冠病毒,孩子成了家里的“天选做饭人”,这也成了检验学校劳动教育成果的最佳时刻。杭州市大关小学教育集团申花校区510班学生饶同学就主动承担了家里的烧饭任务。蛋炒饭算是他的拿手菜,而且学校每学期有自理能力达标考核,上个月刚比过番茄蛋花汤,现在就派上了用场。吃着孩子做的简单饭菜,享受着孩子的照顾,或许,在这一刻,家长才真正明白,什么是劳动的意义。

当“会劳动”和“愿意且热爱劳动”相结合,当劳动课既有“劳”,也有“育”,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育美、以劳健体的目标才会更近一步,劳动教育才能见“真章”。

丰收的季节,田间地头无处不是劳动课堂。在金黄的稻田里,绍兴市上虞区小越街道中心小学的学生们既体验了传统的手工收割和脱粒,又见识了现代农业机器的“一气呵成”。据悉,该校在伏龙山农科实践基地规划了常态区、责任田、养殖场、孵化室四大场域,让学生在其中接受劳动教育,养成劳动习惯,感受劳动快乐。(本报通讯员 倪 燕 摄)

“什么样的橘子最甜”“怎样摘橘子最省力”……在劳动教育研学活动中,即使天公不作美,义乌市商城学校的学生们也依靠团队合作的力量,顺利完成摘橘子的任务。此时,吃在嘴里的是橘子,甜在心里的是劳动的快乐。

(本报通讯员 朱 颖 摄)

湖州市织里镇漾西学校的首届校园厨艺大赛上,家长们化身为现场评委团,观摩学生烹饪过程并品尝学生作品,进行打分。

(湖州市织里镇漾西学校 供图)

这个学期,杭州市萧山区江寺小学依照最新劳动课程标准,遵循“务实劳动,课外拓展,家校联动,月月反馈”的原则,循序渐进地推进劳动教育,并在托管课程中开设“智创工坊”“陶艺捏塑”等内容。图为学生在“智创工坊”中装配台灯,感悟工匠精神。

(本报通讯员 吴章新 摄)

寒假来临,缙云县河阳小学的学生楼小川、楼小宁成了爷爷奶奶的好帮手。装柴火、喂鸡……这些农活对他们来说游刃有余。

(本报通讯员 姚泽锋 摄)

在长兴县夹浦镇月明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公园里,来自长兴县夹浦镇中心小学的学生们以“浙江有礼”为主题内容,在废旧陶罐上进行彩绘创作,用自己的劳动扮靓美丽乡村,引导村民知礼、悟礼、明礼、行礼。

(本报通讯员 陈海伟 摄)

桐乡市濮院小学教育集团毛衫城小学处于全国最大的羊毛衫集散中心——濮院。学校组织学生走进工厂,参观现代化的毛衫纺织机器,观看棉、线、纱的纺织过程,并在工人的帮助下,进行了简单的纺纱操作,体验裁剪、缝线、打包等几道工序。

(本报通讯员 陆建友 摄)

宁波市北仑区中心幼儿园农田里的萝卜丰收了,幼儿们一起拔萝卜,并将萝卜送去食堂,做成美味的萝卜排骨汤。

(本报通讯员 刘露凤 摄)

本学期初,绍兴市柯桥区中国轻纺城第二小学四年级各班向学校承包了一块“责任地”,开辟成蔬菜种植劳动基地。在有经验的老农指导下,学生们播种、浇水、施肥,一路忙碌,一路体验。(本报通讯员 钱熔杰 摄)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