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前沿观察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22年9月9日 星期

在一节节课的设计中追寻教学本质


叶军:一次“当头棒喝”的评价

回顾自己18年的小学科学教学生涯,有一节课让安吉县天荒坪小学教师叶军历历在目,它是叶军对小学科学教学思考的转折点。

2012年,安吉县成立了章鼎儿小学科学特级教师工作室,叶军有幸成为学员。

为了上一节精彩的课给章鼎儿听,叶军特意选择了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电和磁》这一课。在课中,他设计了让学生观察“接通电流,磁针偏转”到“增加线圈,磁针偏转角度变大”等4个活动,意图让学生不断寻找证据,来证明电和磁之间是有联系的。课上得行云流水,他满心觉得章鼎儿会大加赞赏,结果迎来的却是“一盆冷水”。章鼎儿在课后的评析中这样说道:“这节课的主体是谁?是教师!而你上的这节课,学生研讨的是教师需要的结论,不是他们自己真正的发现。这是一节不需要学生过多思考的课,一节老师主导下的典型课!”

听了章鼎儿的句句点评,叶军汗如雨下。章鼎儿继续补充说:“现在挡在你面前的是一堵墙。走出去了,面前就是一片学生探究能力迅速增长的天地,一片让教师不再纠缠于烦琐的教学设计,能想清主要活动的天地。”

至此,叶军豁然开朗,原来科学课的成效不在于学生在一节课中掌握多少科学知识,而是学生的兴趣、思维、探究能力是不是被激发,能否学以致用。

此后,叶军跟随章鼎儿不断研究课堂教学,在全国执教了《电动机》《点亮小灯泡》等一系列较有影响的课,也逐渐形成了“实践·理解·迁移”的教学主张。

唐蓓:一节探寻“本质”的公开课

2007年,长兴中学教师唐蓓从教已到第7个年头。11月,时任湖州市政治教研员李德雄组织了一次全市范围内的学科青年教师课堂教学专题研讨活动。作为崭露头角的优秀青年教师代表,唐蓓有幸被选为这次活动的开课教师之一。

毕竟这是教学生涯里第一次在市级活动中上公开课。试教、修改,再试教、再修改……唐蓓反复推敲每一句话,精挑细选每一张图。

带着满满的自信,唐蓓站上了市级公开课的舞台。整堂课,她口若悬河,妙语如珠,各种教学素材轮番上阵,多个教学环节环环相扣。热情洋溢的45分钟下来,她自我感觉好极了。

李德雄是一位宽厚长者。听完课,他并没有直接评价这节课的成与败,而是提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教学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并且,他和蔼地建议唐蓓到所授课的班级中去作课后交流,听一听学生们的真实想法。

“老师,您的课很精彩,您是我见过的最有魅力的老师。”

“老师,您的课上要听要记的东西特别多。”

“老师,课堂上能不能让我们也讲几句,其实,我还有很多话想说。”

……

学生们争先恐后的发言,让唐蓓汗颜。

这一瞬间,唐蓓似乎触摸到了李德雄问题的正确答案:教学,不是教师的“个人秀”,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固然能给课堂增光添彩,但绝不是教学的本质;教学,也不是学科功底的“展示秀”,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固然能让人觉得学识渊博,但这不是教学的本质。

课堂,说到底是学生的课堂,学生才应该是其中最闪亮的主角。而用心搭建好“舞台”、安排好“剧目”,让学生“会学”和“学会”,才是教师最重要的职责。

自此以后,唐蓓养成了一个习惯,每次站上讲台前,都会在内心默念一句话:“让学生们多说几句,再多几句。”让思想政治课充满生活的“烟火气”,成了她一直秉持的教学信念。

这些年,唐蓓的思想政治课堂总是那么“吵吵闹闹 ”,学生们也确实做到了“想说”“能说”“会说”,学生们正是在这样的“七嘴八舌”中,真正学会了知识、提升了能力、涵养了素养。唐蓓坚信:这些远比他们熟练背出几个知识点更重要。

蔡红:一场触发“体验式”语言教学的交流活动

2015年,绍兴市第一中学的蔡红已经做了17年英语教师,积累了一套较好的经验方法:分化知识、分解技能、化整为零、各个击破。这套教学模式对于夯实学生的英语基础有显著的作用。

同年,蔡红入选绍兴市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赴国外一所高中开展教学交流。这所学校最大的特色是把学科素养培养贯穿于一切教学活动。在这里,所有学科的学习都始于阅读,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参与、实践和创造,教学活动其乐融融。另外,学校注重将学科素养和未来职业相联系,学科教学中穿插多种形式的未来职业规划和体验活动,体现终身教育的育人理念。

这些理念,让蔡红开始重新思考课堂与教学。学生为什么要学习英语?如何帮助他们愉快地学习英语?回国以后,蔡红开始尝试“逆向教学”。先不背单词、不记语法,而是先由学生自主理解课文内容和意义。这种“化零为整”的教学方法使英语成为学生探索未知、交流思想的工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内驱力。在不断的尝试中,蔡红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主张:语言是表达意义的工具,英语教师应该创设各类跨文化情境,让学生们在丰富的体验中学习语言和文化。

周静珠:一个重新认识 “学”“用”关系的教学案例

宁波市海曙中心小学雅戈尔校区教师周静珠认为,从眼中有教材到眼中有学生,是每一位教师专业成长的一道坎。当年,她有幸拜特级教师沈丹丹为师,后又幸运地考入特级教师金莹的门下,之后又加入了特级教师林良富工作室团队。在他们的指导下,周静珠的专业发展道路越来越宽,教学研究的方向也逐渐清晰了起来,更多地去思考学生如何学。

随着教学实践的不断深入,“学习的本质是什么,学生为何而学”这两个问题不断冲击着她,引领她持续思考。

周静珠记得在浙派名师经典课堂艺术展上,她曾执教《立体图形的总复习》一课。如何把这些知识点用一条无形的线串联起来,形成一个知识网络,是这节课最大的难点。于是她在教学设计中想到了用一张A4纸来创造立体图形,而后找出这些立体图形的共同点,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把所学的有关图形的认识、表面积、体积的相关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形成各自独特的数学认知。这节课给与会代表留下了深刻印象。 2021年5月,周静珠在“月湖之约”浙沪中小学项目化学习研讨活动中展示了项目化学习案例《自行车的哪些设计与速度有关》。在“磨”这两次课程案例的过程中,她逐渐提炼出“学”与“用”的关系,进一步明确如何让学生在应用意识引领下学习。

从项目化学习的研究,逐步提升为“因用而学”的数学教学理念,周静珠重新认识了“学”与“用”的关系,把学生如何“用”作为目的、过程、结果贯穿教学始终。


上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