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前沿观察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2年7月8日 星期

核心素养如何落实到课程中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 屠莉娅

核心素养究竟是如何将国家宏观的育人方针与整体要求逐层下沉,通过学校的具体课程进行表达,贯穿课程建构与育人过程始终的呢?这里有两个关键转化:一是核心素养从党和国家的整体育人愿景转化为各科课程所要发展的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内涵——核心素养下沉到具体课程;二是各科课程所要发展的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内涵转化为具体课程的目标、内容、教学组织与学业评价等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关键要素——核心素养通过课程的具体要素进行充分表达。通过这两个关键转化,核心素养嵌入在学校具体课程的具体要素中实现一致性表达。

关键转化之一:核心素养下沉到具体课程

一方面,核心素养向上承接了党和国家新时期的教育方针与教育要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五育”并举、全面育人为教育主旨,是国家对义务教育的新部署和新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三有”新人的培养目标,实际上就是明确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正确的价值观(有理想)、关键能力(有本领)和必备品格(有担当)。换句话说,“三有”新人的培养目标是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所需具备的核心素养的整体概括与政策表达。

另一方面,核心素养向下具体化为每门课程所要着力培养和发展的学生核心素养。无论是语文课程提出的文化自信、语言应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还是艺术课程提出的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抑或是劳动课程提出的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精神以及劳动习惯和品质,各科课程所阐述的核心素养在本学科的具体表现都指向并涵盖了该课程领域所要发展的学生的核心观念与思维模式、关键能力与实践方式等。简单地说,核心素养在每一门课程中的具体化表达实际上是标明了完成义务教育阶段该课程学习以后,学生知道和理解的本门课程的核心的(跨)学科观念与(跨)学科思维模式是什么,能够运用本门课程的关键能力与实践模式做什么,以及本门课程所指向的学生价值观念与品格信念的具体引导与立场。

这是特定课程的整体素养要求的刻画,我们还需要第二个层次的关键转化。

关键转化之二:核心素养通过课程的具体要素进行充分表达

核心素养通过课程的具体要素进行充分表达,指的就是突破核心素养作为课程上位目标的局限,将每门课程核心素养的具体内涵嵌入相应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组织及学业评价等关键要素之中,贯穿课程建设和育人过程的始终。主要从四个方面来看:

一是课程核心素养的具体内涵通过课程总目标与学段目标得到充分阐释。一方面,各科课程目标通过“核心素养内涵—总目标—学段目标”的链条,实现核心素养的逐层具体化;另一方面,各科课程还提炼了核心素养的学段特征,直接对应课程学段目标在素养表现上的要求。以科学课程为例,课程总目标提出“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形成初步的科学观念”等笼统要求;具体到一至二年级学段中,就是学生要知道自然界事物有一定的外在特征,能在教师指导下,观察和描述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现象等;再进一步具化到学段具体目标,就涉及让学生从多元的科学观察和描述中,包括观察常见植物和动物、观察具体事物的构成要素等来描述其外部特征等。科学课程的这个例子很好地说明了核心素养在课程的目标体系中实现了逐级下移和不断具体化的阐述。

二是各科课程内容的结构化组织蕴含了核心素养所要达成的深度学习要求。此次课程标准修订对课程内容进行结构化组织,用大观念(大概念)、任务群、主题、大单元、(跨)学科概念等方式进行课程内容重组。如果大家关注到各科课程内容组织的结构图,就会发现,这种结构化的组织,不仅仅是关注课程的知识内容本身,更是强调通过核心的学科知识内容来达成对相应课程的本质理解,也就是要理解和掌握这门课程的核心观念、思维模式、实践方式与所倡导的价值品格,实质上是通过内容的结构化组织来实现核心素养在内容水平上的落实。以历史课程为例,系统设计的不仅仅是内容本身,更设计了能够串联七大历史学习板块的,能够对历史课程内容有本质理解的链接,即历史学习不仅仅是记住或复现史实,更是建立唯物史观和时空观念,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时空演进(核心观念与思维方式),发展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的能力(关键能力与实践方式),从而涵养家国情怀(正确的价值观与必备品格)。在这个意义上,内容只是达成核心素养的结构化载体。

三是各科课程标准中的教学提示与教学建议体现了素养达成的具体要求。换句话说,各科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特定内容单元的教学组织过程及其活动方式的建议,体现了核心素养在课程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教学要求。以历史课程“中国古代史”板块的学习活动建议为例,其所倡导的创设历史情境、史料研习、历史论证学习及问题探究等活动,直接突出了核心素养的培养方式,即强调学科思想方法与探究实践的结合,从而促成学生达成对课程的本质理解与现实行动,通过教学真正推动学习者将其对所学课程的理解运用到具体的问题解决之中。

四是各科课程的核心素养还转化为特定内容单元的学业要求和学业质量标准的阐述,实现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质量观,将学业质量标准同核心素养协同。学校课程的现实转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业成就和学业质量。在这个意义上,核心素养转化为学生学业评价与质量标准的具体要求,以终为始,回应了各科课程素养导向的培养目标。简单地说,就是评价要关注学习完该课程以后学生素养发展的综合表现,而不是某个具体知识点的掌握水平。

综上所述,作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建构的内在线索,核心素养不仅仅体现在每门课程所发展的具体的核心素养内涵、构成,以及学段特征的系统阐述中,更是指向课程要培养学生的核心观念与思维方式、关键能力与实践方式,以及正确的价值观或必备品格,并结构性地渗透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组织及学业质量标准的具体维度之中。这种结构化的组织与嵌入对我们更深刻理解核心素养与课程的内在关系,推动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核心素养的课程落地和实践转化具有关键的意义。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