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教育展台
本版新闻列表
 
2021年11月19日 星期
嘉兴市秀洲区油车港镇中心小学(1906—2021)
书香氤氲绽芳华 蒙以养正哺新人

党支部书记、校长吴志强
2021年国庆升旗仪式
获评第三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
制作家乡特产胜丰糖糕
南湖研学活动
油车港镇中心小学
百年影像

赓续百年 奋楫笃行

油车港镇中心小学是红船起航地嘉兴市的一所乡镇百年老校。正是红船精神坚定了她“赓续百年,奋楫笃行”的永恒信念,赋予了她“敢为人先,创新发展”的不竭动力。

这所学校起始于乡贤陈敬先于1906年创办的澄溪小学堂,后移交政府公办。此后随着时代的变迁和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学校曾多次更名,直至1986年8月撤乡建镇后方定名为油车港镇中心小学。学校曾下辖2所完小和8所初小,于2006年8月完成了所有村级学校的撤并。目前,全校有12个教学班,405名学生,33位教师,是一所小而优的乡镇中心小学。

历经近120年的风雨路程,学校的面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一个狭小破旧的四合院自1967年起经过3次扩建,教育条件逐步改善。2013年9月,国家投入2000万元,在这里建成了建筑面积5000余平方米的全新现代化校园。如今的油车港镇中心小学,教学楼、综合楼、实践楼、风雨操场、塑胶跑道、阶梯教室一应俱全。图书馆、阅览室、书法工作室、电脑教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配置完备。实用大气、美观洁净的校园实现了“最好的房子是学校”这个几代人的夙愿。

学校秉持“为每一个孩子的人生幸福奠基”的办学理念,坚持走科研化、特色化之路。结合课程教学改革,潜心探索基础教育健康发展的途径。学校获得了全国书法教育示范学校、全国书法教育公办学校百强、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中国美术学院硬笔书法社会美术水平考级中心、浙江省书法教育研究会实验基地学校、浙江省首批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嘉兴市教科研基地学校、秀洲区首批美丽校园和文明校园等一系列殊荣,8次获秀洲区教育质量考核一等奖。

“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是学校的校训。学校自1999年开始致力于硬笔书法的理论探索和实践研究。经过20年的精心打磨,编写出了一套特色鲜明的硬笔书法校本教材,挖掘出了书法艺术的全面育人功能,建构起了以“书韵”为核心的课程体系。至今,学生中已有300余人次的作品在国内外书法比赛中获奖。硬笔书法教学已经成为学校的一张金名片。

经过苦心历练,一支素质过硬、团结务实的教师队伍正在茁壮成长。学校已培养出2名嘉兴市名师、3名嘉兴市学科带头人,目前教师队伍中具有区教育能手以上称号的教师比例达到41%。从这所学校输送出去的10多名骨干教师,有的已成长为浙江省特级教师,有的已是省级名校长。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曾在这所百年老校接受了启蒙养正教育、奠定了人生基础的社会贤达,如今已经遍布五湖四海。他们中有著名书画家、收藏家倪禹功,嘉兴首位“感动中国”人物、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朱丽华,重庆交通大学教授、党的十九大代表周水兴,重庆特钢集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全国人大代表何天荣,国际知名化学家、美国西密歇根大学教授、厦门大学客座教授莫亦荣,湖南大学IT治理研究所所长、教授边耐政,浙江省人大代表高文庆、王爱华,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周惠英……可谓人才辈出、星光夺目。

菁菁学校励人志,幽幽书香写春秋。油车港镇中心小学正以独具特色的魅力展示着她的发展历程,谱写着充满希望的明天。

持正守一 与时俱进

学校秉持“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的校训,坚守书法育人初心。与时俱进,不断凸显学校书法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办学特色。

特色起步:构建“书乐园”特色校园文化体系

学校成为学生学习硬笔书法的乐园。静态的文化熏陶和动态的活动展示相辅相成,严谨、规范的技艺练习和开放、多元的互动相得益彰,使得“书乐园”文化外化于形。同时,人本化视野下的管理措施,更加关切学生自主、健康、快乐而有个性地发展,也让“书乐园”的润泽功能内化于心。学校基于书法特色教育为内核的“书韵”环境文化,“书乐”活动文化和生本、多元激励文化,创建了现代化农村小学“书乐园”特色校园文化体系,营造了立体化、纵深型书法文化熏陶模式,显著提升了办学品位,极大地发挥了校园文化在教育教学中的润泽作用。

特色承接:搭建书法教学全学科融合平台

书法教学不再是单兵作战,而是紧密融合在各个学科教学之中,实现了跨学科纵深渗透。“以书为基,习书为乐,辐射全体”的综合联动探究,为书法教学的全学科融入描绘了蓝图。学校通过书法教学跨学科互助研讨、作业书法化评价、教师备课及板书规范化书写纳入常规考核、纸笔测试植入书写考量等举措,将书法教学从单打独斗提升为全民运动,教学成效从一枝独秀进化为百花齐放,营造了全员书法、全科书法的浓厚氛围。

特色转变:实现书法育人与常态德育和谐共生

书法的育人功能得到深入发掘,在极富德育内涵的多元化书法环境文化和书法教学文化的浸润下,学生的综合素养明显提升,行为规范、团队精神、自律意识等都有了长足发展。尤其是聚焦“廉”字的特色德育,与书法教学有机融合,创新了书法育德的路径。学校被区纪委授予“廉政文化进校园”示范校,《基于廉洁文化的多元化德育研究》入围市社科联课题研究。多篇论文获得省、市德育论文评比一等奖。

特色合成:生成书法精品可持续发展源动力

书法特色彰显了学校书法教学成效,优秀书法作品不断涌现,个人和集体获奖质、数齐升。10人次获得国家级书写比赛一等奖,30余人次获得省级二等奖及以上,师生在市、区各级各类书写大赛中成绩瞩目,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写好字、好写字”成为全体师生内化的情感认同和外化的自觉行为。

此外,“三位一体”“互联网+”小学书法教学创新路径、书法教学教研模式,生本化书法课堂教学模式,以及近距离临摹法、折纸法、天地留隙作业法等特色书法教学方法的创新,受到社会广泛认可,为学校进一步发挥省书法实验基地学校的引领、辐射功能开创了新平台,成为书法课程精品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

研究成果《小学硬笔书法校本教材》获省级校本教材评比一等奖,《小学硬笔书法教学与语文写字教学整合的研究与实践》和《农村小学全方位推进书法教育的思考与实践》获省级一等奖,《构建以硬笔书法为核心的农村小学“书乐园”的研究》和《彰显书法教育特色 打造油小教育品牌》获市级一等奖。《从字到人,话和谐》获市级一等奖,并在国家级刊物发表。

这些特色研究促进学校发展。学校现为浙江省首批艺术教育特色学校、浙江省书法教育研究会先进集体、全国书法教育公办学校百强、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

“五育”并举 研教一体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积极探索实践“五育”融合的方法、途径。大力推动基础性课程与拓展性课程两课并行,实现科研、教研双力交融,全面落实课改根本任务。

基础性课程扎稳根基

学校严格按照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开齐、开足各门课程。创新开设一年级新生入学德育课程,实施形式多样的大课间课程,创建全员覆盖的硬笔书法校本课程,拓展劳动教育融合实践活动的综合性课程。学校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引领,积极探索生本化学历课堂在基础性课程中的实施。在创新文化类课程教学模式的同时,学校也高度重视足球、信息技术、综合实践、音乐、劳动等课程与项目教学质量的提升。

拓展性课程百花齐放

学校积极挖掘教师潜能,遵循学生兴趣需求,构建了学生分层走班模式的德育融合、课程拓展、花样体育、书法特色、综合实践等五大拓展性课程群,共计20余门课程,为学生发展搭建了丰富的个性化成长平台。与时俱进,及时调整优化课程设置。同时,在课程实施中,进一步拓展载体,建立多个研学校外实践基地,将校外特色资源更好地融入课程建设中。“国风话剧”“花球啦啦操”“麟湖八味”等拓展性课程被评为市、区级精品课程。

学校被授予2015—2017年度区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先进集体、浙江省书法教育研究会实验基地学校、中国美术学院艺术水平考试培训基地学校、浙江省首批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全国书法教育示范学校等荣誉。

课题引领循序渐进

学校在教育科研之路上始终坚守“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研教一体”的理念,以科研引领课改,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打响学校特色品牌,构建起“3年规划顶层设计—学年工作计划明确主题—学期教科研行事历细化分解—科研组团聚焦研究点深入推进”的四级科研规划和实施体系。

近10年来,根据课改要求与发展实际,学校以主导型课题《构建以学生自主参与为核心的生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构建以硬笔书法为核心的农村小学“书乐园”的研究》《构建“三位一体”小学书法教学新常态的研究》《小学“对话—展示”型课堂的策略研究》引领课改科研工作,始终坚守“研教一体”理念,突出教科研在引领学校课改转型、打造特色品牌和助力教师发展的战略地位。

多措并举全面发展

在主导型课题引领与教师个人课题支撑下,学校着力构建“研训合一”“教研科研一体化”的研训工作常态,教科研氛围浓厚。每学年面向不同能力、不同层级的教师开展“春华杯”“秋实杯”“导航杯”“新秀杯”课堂教学评比展示活动。每学年开展新教师读书沙龙、教研组组长课改论坛、班主任智慧分享、校本微训等活动,助推教师更新教学理念与方法,提升专业素养。近3年,学校30位教师参与省、市、区级课堂展示(评比)并获得佳绩;教师撰写的论文在市级及以上获奖49篇,在市级及以上课题立项14项。教育科研获奖率在区内名列前茅。

学校被授予“嘉兴市2015—2016年度教科研先进集体”“嘉兴市第七轮教科研基地学校”“嘉兴市第八轮教科研基地学校”等荣誉。

培正立德 正己达人

涵正养气,臻于至善。德育品牌之本在于文化。校园文化是师生共同创建的精神源泉,是引导学生培正固基、涵养正气的重要力量。学校积极营造“养正”德育校园文化氛围,优化“正德”育人环境,突出德育特色,以硬件文化设施布局优化和德育文化元素浸润为两大抓手,凸显“书韵”校园文化顶层设计与班级个性文化打造的深度融合,并预留后续改进的空间,内外协力,促进“启正·培正·扬正”校园与班级文化建设内化。

“五育”并举,德育为先。学校基于“启正导行,润德于心”德育理念,围绕“童心向党”主题,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系列微主题育人活动。依托学校“澄溪红立方”党建品牌,构建党带团、团带队红色主题研学活动体系,融汇红船精神主题教育,整合周边育人资源,开展寓教于乐、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学校融合党史教育主题与资源,常态化开展“红领巾心向党 学党史展未来”开学礼、红船娃在行动、少年军营国防教育、综合拓展等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并根据学校与学生实情合理优化。每学年开学第一周的“规矩方圆,蒙以养正”新生入学课程,把“养正”落实在新生开学的第一天。在国庆节、建队节等节日向国旗、队旗敬礼,举行特殊的升旗仪式,开展读书征文、演讲、绘画等活动,将德育外化于形、内化于心。借助拓展性课程,积极探索“心向阳光”微德育课程、“阿正的故事”校园剧本课程等,打造“善德”品牌。校长领衔自创《红船与少年》歌曲,在此基础上创作的节目获嘉兴市“童心向党”歌咏比赛一等奖,并多次在市、区级各类主题活动中展演,深受好评。

育德于行,养德于心。学校积极开拓校外研学基地,创新劳动教育实践方式,创造性开展“童眼看家乡”与“麟湖八味”专题研学旅行活动。以自编拓展性课程教材为引领,在研学中积极吸纳龚保铨故居、张绍忠故居、嘉兴市菱文化馆、马厍老街、玲珑湾美丽乡村、胜丰糕点基地、缪惠新农民画工作室等周边乡土文化活动场所的育人基因,融合语文、数学、科学、美术、劳动、信息技术等学科知识与技能背景,分学期分年段开展微主题研学活动。从活动前的准备、热身,教师上课铺垫到活动具体实施、后续交流与成果展示等,处处体现文化浸润、乡贤榜样感召,以正己达人。学校充分挖掘家长资源和校外辅导员力量,进一步搭建家、校、社会三方互动桥梁。在“双减”背景下,不断探索德育实施的新路径、新模式。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