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教师周刊·教学研修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1年10月1日 星期

“十一”感怀


□池沙洲

今天是10月1日国庆节。与之前的国庆节相比,特别之处在于——它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国庆节。

广场上、花坛边、校园里……大红底子、明黄图案的“建党百年”庆祝活动标识依然矗立,加上学校为国庆节增添的“我爱祖国”的新标语,使得年初以来的红色教育氛围延续不断。

一、红色教育贵在长期坚持

今年年初,借着“建党百年”这股强劲的东风,各级各类学校纷纷开展“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主题活动,弘扬红船精神,赓续红色血脉;然而,暑假一过,轰轰烈烈的宣传声势显然减弱了不少。

笔者心里不由得起了一丝担忧,一是担忧跟过去的很多活动一样,来似一阵风,去时无声息,到明年会不会更是没了踪迹?

二是担忧活动的组织和设计,对红色理念并无正确认识,也无具体教育目标,只是在被动应付上级布置的任务。

回想上学期,不少学校活动规模一个大过一个,势头一浪高过一浪,拼命争取在媒体上露脸的机会,却经不起简单的一问:“你们的活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起点能上溯到1月都很勉强,绝大多数学校是从寒假过后,差不多3月开学时才启动。

据笔者有限的观察,长期坚持红色教育的学校不是没有,但实属凤毛麟角。

其实,今天绝大多数没有坚持红色教育的学校,早在30年前,或许在更早的时候,都有着完备的革命传统教育体系。

笔者记得上小学的时候,所在班级为“邱少云中队”,隔壁班有“黄继光中队”“雷锋中队”等。以革命烈士的名字命名中队,对当年的师生来说,没有任何违和感。

曾几何时,班级文化更具个性,更强调学生的自主选择了,班级名称、标识、励志语都由学生设计,“蒲公英班”“飞鹰班”是重名率很高的班名,也有很多外人看不懂,只属于本班学生的名字。

这些班名很阳光,很有时代气息,但当“英雄中队”的传统绝迹之后,红色教育出现了断层。

“今天,我们还有几所学校是以学雷锋为特色的?”今年5月,笔者在参加一个全国初中校长论坛时,听到青岛市即墨第二十八中学校长、山东省特级教师李志刚的发问。

他说,到他们学校参观的人,都感到非常惊讶——“没想到这所学校到现在还在学雷锋”。

诚然,作为例行公事,每年的“四季歌”,几乎所有学校都会在3月5日这一天学雷锋,“给孤寡老人洗N遍脚”成了有名的“学雷锋梗”,但并不意味着学校有学雷锋的教育特色。

一所学校的教育特色是全方位的,渗透在日常的每一个细节中。

即墨第二十八中学连课间播放的音乐都是《学习雷锋好榜样》《接过雷锋的枪》等歌曲。这旋律瞬间将时间的指针拨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是一个人人心底都装着英雄,英雄没有被污名化的时代。

很多人觉得学校的办学核心是提分,其他方面把表面文章做好就行了。

但其实很多时候,两件事可以做成一件事。即墨第二十八中学的学雷锋与教育理念接轨,诞生了高效互助的“动车组教学”,取得了令人艳羡的教学成绩,在主赛道上力压群雄,直至跻身全国名校序列。

几十年谁都不把“学雷锋”当回事,试想,到2040年“雷锋百年诞辰”,新闻媒体第一个想到的是谁?这就叫“物以稀为贵”。

二、对已有教育资源要珍惜

红色教育有着丰富的内涵,不仅仅是今年的“建党百年”,时间轴向前推,每一年都有国家级的重大主题活动,每一年都是红色教育的重要契机:

202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

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2018年,改革开放40周年。

201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

2016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201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

在这几年中,党和政府对主题活动是有妥善的安排的,比如在天安门广场、在内蒙古的朱日和、在莫斯科红场(中国应邀)都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只是那些年对学校教育都不做硬性要求,学校应时开展红色教育是自发的。

那么,有多少学校在做,做了多少呢?还是那句话:不是没有,凤毛麟角。

媒体希望从学校层面报道跟进,每每文章、图片一稿难求。

浙江全省不乏革命圣地:北有南湖红船、新四军苏浙军区司令部,东有四明山抗日根据地、一江山岛战役遗址,南有红军挺进师根据地、红军第十三军军部……

很多学校虽然身在革命老区,却缺乏挖掘家乡革命史迹的热情,对近在咫尺的红色教育资源并不在意,对开展红色教育主题活动并不积极。

记得有一年接近岁末,笔者前往某革命老区采访,通过当地教育局了解到,很多年没有一所学校开展红色教育主题活动了。

于是,笔者决定换一个方式,希望能征集一所学校,临时开展一次活动,配合一下相关报道;顺便借这次活动刺激该校,使他们重启红色教育传统。

但事与愿违,很多年过去,笔者打听过,应征的这所学校再也没有开展过类似的教育活动。

与学校仅一墙之隔,有一座烈士墓,已是藤蔓丛生,苔藓遍地。

笔者前往采访的前一天,该校派教师用镰刀、锄头,花了一整天,累得腰酸背痛,才清理出一个粗略的模样——名副其实的“扫墓”。真是“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笔者进入校园,看见四处雕刻的、张挂的,无不是《三字经》《弟子规》,甚至有“二十四孝”的封建糟粕内容。

笔者心想,隔壁烈士泉下有知,是否会发灵魂之问:“我们当初流血牺牲难道是为这?”

三、英雄回归是最大的利好

“我不明白,为什么一提到英雄,有些人就觉得哪里不对。”这是今年一部高口碑纪录片《1950他们正年轻》导演宋坤儒接受采访时的感慨。

笔者也认为,问题就出在这里,我们对“英雄”的理解产生了偏差。

谁是英雄?曾经在市场经济浪潮席卷之下,伴随着一些核心价值观的丢失,“英雄”的概念被混淆很久了。

以《英雄本色》《古惑仔》为代表的香港英雄片中的主角是英雄吗?张艺谋武侠电影《英雄》中的侠客、秦始皇是英雄吗?美国漫威电影中的“超级英雄”是英雄吗?

当然,你可以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些人是英雄。

但其实他们不是新中国话语系统中的英雄,他们只是具有超能力、不食人间烟火、实际上也许并不存在的“救世主”。

正如《国际歌》所唱:“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英雄来自人民,为了人民,“甘洒热血写春秋”。“人民英雄”这4个字,刻在汉白玉砌成的纪念碑,供人瞻仰、缅怀、学习。

昨日,一部预热了很久的抗美援朝题材电影《长津湖》正式公映。

一位普通中国民众对这段历史的了解:也许你不知道杨得志、宋时轮等主将的名字,但对邱少云、黄继光、张桃芳、胡修道等志愿军战士的事迹耳熟能详。

联合国军方面,历史记载的是李奇微、麦克阿瑟,他们一败涂地,惨淡收场,想做救世主也做不成。至于其他普通士兵,士气低落,居于“无名鼠辈”的地位,更与“可爱”一词无缘。甚至在美国国内隐秘不宣,很少有人知道发生过这样一场战争。

英雄,从来只属于正义的一方。

几天前,被加拿大无理扣押1000多天的孟晚舟女士回国,为今年的“十一”国庆平添了一抹亮丽的中国红。

“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公民……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人,我以祖国为傲!”孟晚舟在机场发表感言。她成了全体中国人心目中的英雄,但她又是那么普通,能被每一个人学习。

《1950他们正年轻》中的志愿军老兵说,现在的90后、00后年轻人中不乏英雄。

证据是:一年多前,无数医务工作者奔赴抗疫第一线,他们担负起自己的职责,许多人再也没有回来。

很多教育者一直意识不到的是,红色教育在中国有深厚的根基,并且迎来了一个大大的利好——英雄主义教育正在新时代回归,它不会到7月1日就戛然而止,也不应过了10月1日就如风飘散。

因为我们这个时代仍然需要英雄,仍然能够在平凡中造就英雄,每一个人都有成为英雄的潜质。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