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教师周刊·浙派教师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1年9月17日 星期

鲍强:金石贯古今,美育不设限

新街三小的学生在马克·夏加尔石版画展中临摹作品
特殊儿童在鲍强的课上依据汉画像砖拓片所绘作品

□本报实习记者 庄 稼 记者 朱诗琪

美术教师、金石收藏家、艺术策展人,这是串联起鲍强教学生涯的3个关键词。教授金石传拓,创立相关学社;拓展美术课堂,策划各色艺术展;服务乡村少年宫,传授美育理念……他深耕于杭州市萧山区新街第三小学,十年如一日,思考教学新思路,探寻美育新选择。

“在小学阶段,审美比技巧更重要。如何培养孩子们对美的感知力和鉴赏力,如何塑造他们对美的价值观念,这是我们真正需要探究的东西。”鲍强说。

和学生一起玩金石

一次机缘巧合,汉语言文学专业出身的鲍强成为新街三小的专职美术教师。爱好广泛的他,将自己的兴趣和美术结合在一起,为小学美术增添了不一样的人文气息。和传统课堂不同,鲍强很少教授学生如何绘制线条和填充色彩。相反,他更擅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启发他们对美的认知。其中,金石传拓是鲍强课堂上的“常客”。

金石泛指各类刻有文字或者图像的古器物,传拓则是一种转印器物文字和图像的方法。通过传拓,学生们能最大限度地欣赏到文物上古朴雅致的图文,也能进一步了解到国学、考古学、历史学等各方面的知识。以古钱币为例,一枚小小的铜钱,可能包含着不同的发行背景、多样的铸造手法、特定的朝代律例,以及派生的社会变化等多领域的知识。“为什么要在这一年发行钱币?它们又是由哪个部门发行的?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衍生出许多令人意想不到的问题,在不经意间也推动了我对美育的思考。”对鲍强来说,金石已经成为一种跨学科研究载体,它可以和历史、数学、经济等各学科相融合,让学生们在玩乐中对不同学科知识融会贯通。

金石传拓学社“且社”是属于鲍强和学生们的课外天地,也是中国第一个小学生金石传拓社团、浙江省中小学创新实验室和杭州市萧山区第二课堂。一间四五十平方的房间,一张铺满笔墨纸砚、各类拓片的长桌,两三个摆满不同收藏品的木柜,书法、绘画、金石、陶瓷……大量藏品将房间堆得满满当当,年代从战国一直延续到明清。这里是学生们品鉴艺术和学习历史的家园。每周,鲍强都会精心挑选主题,用书法、绘画、茶道、传拓等形式,和学生们共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对历史和美学的重视也给鲍强带来了意料之喜。特殊儿童一直是社会的重点关注人群。新街三小自2015年起就开展了特殊儿童卫星班教学,致力于帮助这些孩子表达自身情感、顺利融入社会。但在学社,这些特殊的孩子却能够借着临摹文物的机会,展现自己对美的独特想法:一片汉代画像砖的拓片,普通学生可能只是依模照样地描线条、填颜色,特殊儿童却能将复杂古朴的纹饰二次创作,变成粗犷抽象的现代画。“我不敢认为学社给这些特殊儿童带来了多少帮助。但至少在这里,我希望他们能自由地传达对美学的思考、展现自己的天赋。这些作品是我们沟通的桥梁,而能够保留这种沟通方式,于我已经足够了。”鲍强认为。

美育不设界限

6月,世界知名画家马克·夏加尔的部分原创石版画作品在新街三小展出。这是夏加尔作品首次在浙江展出,也让原创石版画首次走进新街三小学生的视野。

作为今年暑假乡村少年宫课程的一部分,夏加尔作品展受到了学生们的热烈欢迎。在陈列室里,学生们三五成群,认真观察、临摹着夏加尔的作品,不时相互交换蜡笔、水粉颜料和水彩笔,感受不同画具的用法和效果。9月,他们的夏加尔创意临摹展也在这里展出。

这不是鲍强第一次在学校里办展,常态化的大师展和学生临摹展已经成为他的课堂特色和教学方法。不过,自夏加尔作品展开放以来,鲍强受到了许多质疑。“小学生看得懂夏加尔吗?”“一定非要看原件吗?”面对这些问题,鲍强认为,与名画对视为学生们创造了更多用绘画表达自我的机会,“绘画真的是孩子的本能。抛开比赛、考核等成分,完全自由、单纯地投入一件事而不考虑其他,就是件很难得的事”。当线条变得自由生动、颜色变得跳脱无定,夏加尔让学生们甩开了原有的美术技巧和框架,摆脱了绘画程序化的循环,重新发挥出自己作为孩童的本能优势:关于美的无限想象力和创造力。

对原件的坚持正源自对孩童天性的思考。过往经验告诉鲍强,学生们从来不是白纸,他们心中已有对美的萌芽,只是需要稍加引导。在名家原件中,丰富深刻的画面内容、多种多样的表现手法、精细微妙的色调变化,都是复制品无法完全还原的。而这些特点正是学生精神成长进步的源泉,能帮助他们发现主观想象的形状和色彩。因此,“给美院学生看复制品够了,给小学生看的必须是原件”。

除了办展,鲍强还将自己的公众号打造成了面向大众的第二课堂。在这里,他记录学社的日常点滴,也向大众分享自己几十年来钻研古碑文的心得,让更多人了解金石学和美学。从北齐天统井栏到宋明文人印,鲍强在小物处着眼,带领读者们由点至面、以古鉴今。“拿金石拓本题跋来说,我们的首要目的是了解它为什么美、为什么有价值,然后再结合现在的情况和市场,研究如今人们对它的审美。”在鲍强看来,所有人都有权利在生活中享受艺术,而他要做的就是把艺术带到更多人的生活中。从车水马龙的城市到鸡犬桑麻的乡村,美育没有界限。“我能看到的美,我也要让学生看到。美育应该成为通识教育和终身教育的一部分,让人不至于花钱买来丑恶还沾沾自喜。”鲍强说。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