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1年9月6日 星期

学科培训班空空荡荡 学生们去哪儿了?
本报记者蹲点各地,现场直击浙江“双减”落地后的第一个周末
杭州市嘉绿苑小学的一群学生和家长来到建德鹤彩乐园坐小火车、玩越野车、走植物迷宫,享受周末美好亲子时光。
(本报通讯员 郑 慧 摄)
绍兴市越城区情缘龙山商业街区内,一学科类培训班大门紧闭。
(本报记者 汪 恒 摄)
家住衢州市柯城区衢化街道花径一村的学生们周末走遍了社区的各个角落,用手机拍摄电动车随意停放等各类不文明行为,捡拾绿化带中的垃圾,过了一个与以往不同的周末。
(本报通讯员 吴铁鸣 吴 薇 摄)
9月4日上午,金华市教育局“双减”工作督查组会同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发展局、综合行政执法分局等部门,对辖区内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进行了突击检查。图为检查现场。
(本报记者 邵焕荣 摄)

□本报记者 李 平 汪 恒 金 澜 邵焕荣 江 晨

9月,全省各地中小学开学,安静的校园再次热闹起来。

但今年的开学季,和往年大不一样——开学前夕,我省发布了《浙江省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实施方案》。“双减”政策之下,培训机构还火爆吗?培训机构应该如何谋求转型?家长、教师、学生对“双减”又有怎样的感受?9月4日,“双减”政策实施后的第一个周末,本报记者兵分多路,走访杭州、温州、金华、绍兴等地多家校外培训机构,对话家长、教师和学生,见证变化——

学科类培训大降温

这个周末,本应是最为热闹的学科类培训班,全都空空荡荡,处于停课状态。

9月4日上午9:30,记者来到位于天目山路238号的华鸿大厦B座,学而思的一个教学点位于这座大厦的3楼和5楼。往常巷子里车满为患、家长和孩子鱼贯而出的景象不见了,巷子里回归沉寂,大厦的电梯间空无一人。

记者上到3楼,发现机构几近人走楼空,电脑等设备都已清空,只有一名工作人员还留守在这里。“我们已经不打算续租了。”她告诉记者,学而思在杭州有58个教学点,目前有12个正处于退租状态,该教学点是其中之一。

无独有偶,欧景学府培训中心是金华市校外培训机构的聚集地之一。往年的此时,该地早就已经人来人往,其中大多是背着书包的中小学生和接送他们的家长。然而,这个周末这里却显得格外冷清。大多数培训机构都处于“半关门”状态,只有机构管理人员和少数工作人员在场,教室内的桌椅被收拾得整整齐齐,没有学生在机构内参加学科类培训;少部分的机构门口,偶尔能看到有家长带着孩子来参加舞蹈等艺术类培训;有的培训机构甚至直接锁上了大门……

在绍兴,记者也看到了类似的情形。越城区府山脚下的情缘龙山商业街区有10余家培训机构。9月4日上午,除了舞蹈班和艺术班门口还能看到带着孩子的家长外,和文化课相关的培训机构大多紧闭大门。

一家名为品学教育的培训机构大门敞开,但各间教室都空荡荡。只有教师办公室还有人在,对方称负责人不在,并透露只有周一到周五晚间有文化课辅导,大多是7~8人的小班,目前差不多报满,周六周日计划推出综合素养课。另一家培训机构红树林教育的店员告诉记者,周一到周五的晚间辅导大多是之前报过周末班的学生转过去的,因为都是小班,目前不少班已满员。

这个特别的周末,各地教育局也加大了督查力度明察暗访,对顶风作案者严肃处理。金华市教育局“双减”工作督查组首查校外培训机构政策落实情况。在突击检查过程中,督导组发现,由于政策理解不到位,有个别英语校外培训机构仍然在开设3~6岁学龄前儿童的英语培训。对此,金华市综合行政执法局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等部门的执法人员及时在现场进行了取证,并要求该机构负责人在规定时间内到执法部门协助调查,进行整改。

机构缩水转型忙

绍兴市越城区的未蓝文创园汇聚了大大小小各类培训机构。纳思书院原本只提供学科类培训,负责人唐月华告诉记者,7月份听到“传闻”后已开始进行转型尝试:关停了附近的一个校区;周末计划推出少儿编程、书法等静态素质班;周一到周五也提供晚间辅导。

“五六月份的时候,园区里停车位都找不到,周围都会拥堵。现在太冷清了。”唐月华感叹。而唐月华所在的同行群里,最近经常能听到一些老板注销机构的消息。按相关政策,眼下校外培训机构退租免收违约金,这一点让从业者感到欣慰。

在杭州,记者来到文二路328号华星发展大厦B座的另一个面向小学和初中的学而思教学点。走上2楼,整个楼层同样冷冷清清,教室的门开着,只有一名清洁工正在室内整理桌椅。

记者准备离开时,才看到一名工作人员姗姗来迟。他说,机构严格落实“双减”政策,不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同时,初中周中的线下课也已经全面停课,转为线上课,“考虑到孩子们周一到周五在学校里已经上了一天的课,如果放学之后还要花时间在往返路程上,会比较疲惫。在线的形式相对能让大家节省时间成本,更高效地利用宝贵的课后时间。线上培训结束时间不晚于晚上9点,不留课后作业”。

记者转而来到其他几家大的教培机构,情形大体相同。比如新东方的所有教学点都取消了周末的学科类培训,秋季班的学科类培训调整到了周一到周五。而周中的课程报名情况,目前来看并不火爆。

记者随后又走访了省内多家中小型培训机构,大家都表示,“双减”政策出台对运营收益有明显影响。一个多月来,一些资金实力不足的小机构,已陆续退出市场。

学科类培训机构门前冷落车马稀,音体美劳、信息技术等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却相对火爆起来。9月4日下午,记者来到温州市鹿城区欧洲城中心大楼,欧洲城内有两层楼属于校外培训机构,以艺术类培训居多,如街舞、音乐、美术、绘本等。大部分培训班门口都坐满了家长,等候孩子下课。

对于未来发展,温州一家主要培训数学和语文科目的机构负责人表示,暂时不考虑线上教学,因其与线下教学的效果差异大,也不考虑立刻转型。如果引入非学科类内容,转型仍需要一定时间,将时刻观察政策变动,如果政策允许,也会考虑和学校的托管相结合。

孩子们周末这样过

没有学科类补习班,这个周末,温州市南浦小学五(5)班学生叶奕帆去学校参与了模拟联合国“粮食安全”议题讨论。而她的学弟三(6)班学生林子淇则与同学约好了去打羽毛球和篮球。

“双减”后的首个周末,不少孩子过上了自己喜欢的生活,一觉睡到自然醒,开展社团活动、社会实践、体育锻炼、家庭出游……孩子们的睡眠充足了,脸上笑容多了。越来越多的家长们对“双减”持乐观和欢迎态度。

在金华采访时,记者偶遇送孩子参加足球训练班的家长徐健辉。他表示,在“双减”政策落地前,孩子一周至少有5天的时间要上培训班,其中大多还是学科类培训。“知道孩子很累,但孩子的同学都在补,我们也不得不补。”徐健辉说,“现在,周末的时间空出来了,孩子也有更多的时间参加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活动。”

与徐健辉一样,支持取消课外学科教育的家长不在少数。有家长认为这有利于校内、校外教育各归其位、各尽其责,孩子可以在周末报自己感兴趣的艺术类课程,户外活动的时间也更多了。还有家长说,今后要督促孩子在校内认真听讲,好好学习,改掉以往“校内学不好可以去校外学”的惯性思维。

也有部分家长感到焦虑:学科类培训班不能去了,孩子周末能做什么呢?如果家长周末突然有事,谁来照顾孩子?绍兴提供了一条思路,该市妇女儿童家庭服务中心周六公布了新开设的周末托管班招生公告。中心主任金妙红介绍,周末托管班每周开半天,提供金石文字、创意绘画、演讲与口才、硬笔书法4门课程供选择,面向三年级到六年级孩子,一个学期办15次。他们还打算和当地高校合作,招募大学生志愿者参与托管服务。

我省不少校长表示积极拥护“双减”政策落地,认为这是家校合作的良机。绍兴市柯桥区兰亭中学校长尉劲松说,双休日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好机会,学生可以进行劳动教育体验,利用乡镇街道的公共体育设施锻炼等。上周五,该校刚定下来这周分学段召开家长会的方案。校方打算利用这个机会,和家长沟通新政策,告诉他们如何帮助孩子们兼顾学习和休闲。

“对学校而言,要提高教育质量。学校正餐‘吃饱’了,也就没必要到培训机构吃‘零食’了。”杭州市学军小学校长张军林表示,对家庭而言要提升育子水平,家长要树立正确的育子观念,不仅仅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更要注重孩子的道德品质和习惯养成,关注孩子的睡眠、体育锻炼、亲子阅读、电子产品管理等。

当然,让孩子们走出学科类培训班,走向更广阔的天地,还需要方方面面付出更多的努力。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局局长项海刚说:“要集聚各方力量,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发挥社会教育功能。开放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和场馆,探索社区教育服务,建立活动中心等,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社会参与、志愿者服务的平台,使之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