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教师周刊·教学研修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1年9月3日 星期

阅读检测背离了阅读教学的初衷


□朱华贤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是在哪座山上?”

《西游记》本人先后读过3遍,最近一遍是去年防疫宅家期间。但看到这道题,深感力不从心。

今天一字一句盯读了第27回,才知道答案是“白虎岭”。

这道题虽然可操作性、公平性、标准化和高效率等要素都具备,却使学生的阅读变成味同嚼蜡的苦差事。

这让我想起了一道很著名的数学题。

“一辆载着×××名旅客的列车驶进车站,在这一站下去××人,上来××人;到下一站下去××人,上来××人……”然而提的问题并不是车上还有多少旅客,而是停靠了多少站。

很多人回答不出,是因为计算题有一个约定俗成的思维习惯。不按习惯提问,就是故意刁难。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是在哪座山上?”就是典型一例。

不管是课内阅读还是课外阅读,阅读教学的目的无外乎这样几点:一是在内容上,有利于增强读者的生活感知与情感体验,提高读者的思想认识;二是在艺术形式上,有利于读者享受作品所带来的艺术快感;三是在语言上,有利于读者吸收和丰富自己的语言。

作为阅读检测,当然要紧紧围绕以上目标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进一步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如果目标设定南辕北辙,便是导向性失误。

其实,“三打白骨精”这个章节,如果着眼于检测阅读理解能力,可以拟出不少好题。

比如,作者为什么写“三打”,而不是“一打”或“五打”?

比如,妖怪先后变作少妇、老妪和老翁形象有什么妙处?

比如,唐僧已经念了两次紧箍咒,当妖怪第三次出现时,孙悟空为什么还是举棒就打?等等。

这些题,有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以及思考能力的提升。

阅读教学是当下中小学语文的一个瓶颈。课外阅读量大的学生,阅读题得分不一定高;认认真真读原著的学生,往往还不如背要点的考得好。

《中国青年报》最近刊登了《当阅读变为“外包”》一文,讲的是去年去世的美国电商巨子谢家华。他在哈佛上学期间,睡懒觉、逃课是常态。每当期末考试时,教授会提前两周列出100道题,考试时随机选取其中5题。

谢家华邀请同学加入线上学习小组,每人分配3道题,并把答案用电子邮件发给他。

谢家华将全部答案整理打印出来,以每份20美元出售。

于是,一个没上过课的学生得到了完整的备考资料,还得了A,并赚了钱。

我想,现在中小学生的阅读量为什么越来越低?因为从头到尾仔细阅读还不如抽筋剥皮划杠杠、找考点。这跟谢家华的经验如出一辙。假如推而广之,那就是阅读教学彻底的悲哀。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