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1年7月9日 星期

创新评价维度 让教师蓬勃生长
浙江经贸职院构建全要素教师职教能力评价体系

□本报记者 舒玲玲

“培训课时尚未达标”“赴企业挂职锻炼天数不足”“暂无在研科研项目”……暑假伊始,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不少教师都收到了教师诊断改进系统推送的预警信息,距离年初定下的“小目标”还有多远,一目了然。这也成为该校教师安排暑期计划的重要参考。

2016年,浙江经贸职院入选省首批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试点院校,建立起一套基于教学诊改大数据治理的信息系统,教师诊断改进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子系统。在浙江经贸职院院长陈德泉看来,教师评价若不能指向教师自我增值与职业长远发展,就无法真正撬动教学质量提升与学生培养优化,“破五唯”也就成了一句空话。而这一切的改变,要从学校对“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说起——

拓宽:当好老师不必挤“独木桥”

在过去1年里,有37位教师脱产6个月去企业顶岗实践,有11位教师开展为期1年的访问工程师项目,在企业或实训基地实践超过1个月的教师更是达到了249人次……“虽然教务部门排课很辛苦,但学校会尽可能地腾挪出时间和空间,让每位老师有限度地‘自由生长’。”教务处负责人徐慧剑说,以前学校认定基本教学工作量达标就可以,但这几年对“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尤其是2014年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权下放到学校后,岗位评聘和职称评定更加灵活,能让渡给教师的空间更大。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浙江经贸职院对全体专任教师实行分类考评,划分出教学为主型、科研为主型、教学科研并重型和社会服务与推广型4条路径,并提出具体的分层评价指标。

“教师可以自主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向和路径,在确保基本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将‘擅长’发展为‘精专’。”人事处副处长张会莉告诉记者,教师下企业挂职、进团队锻炼、赴国内外访学没有了后顾之忧,“这几年,双师多能型教师‘冒’得很快”。

特别是在科技创新服务领域,浙江经贸职院的支持力度更大。《科技创新服务团队选拔与管理办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办法》等10多项制度加持,使教师们更主动地深入行业前沿、企业一线,将论文写在车间里、把科研做到产品上。该校还调整了科技创新服务在部门绩效考核、教师职称评聘和岗位聘任中的比重,支持教师多元化开展科技活动、扩大技术创新自主权。

“不是只有著作等身、扬名学界才是好老师,课上得好、受学生爱戴、能提供高质量社会服务、促进产教融合等也是好老师的标准。”人才办负责人吴刚群说,不用挤唯职称、唯论文的“独木桥”,教师们的职业发展道路更开阔了。

不仅如此,该校还将科研成果奖励细化为出版著作奖、专利奖、科研论文奖、科研成果奖、应用性研究成果奖等,又特别设置了校长奖励基金、启动“333人才资助计划”。教师们也干劲十足,仅2020年,该校就承担横向技术服务项目34项、授权专利12项,累计资助科技创新团队百万元。

标高:数字化考核严把“进度关”

在找到适宜发展方向之余,浙江经贸职院还为每位教师创设了“新教师—青年教师—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五级递进发展路径,以及“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职务晋升标准,据此构建起二维教师发展质量诊改运行机制。

登录教师诊断改进系统,师德师风、执教能力、教研能力、实践能力、岗位聘任等一级指标及36个二级诊断点赫然在列。“综合诊断为优秀,但科研能力相对较弱,培训学时还没有达标……”回看2020年的诊断报告,省高水平专业群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教师黄涵年很感慨,这就像是对教学工作进行的定期“体检”,哪些需要“复查”、哪些要“遵医嘱”都清清楚楚。经过针对性补短,如今黄涵年的教科研能力又上了新台阶。

像这样登录教师诊断改进系统查看各项发展数据,已经成为浙江经贸职院教师的常态。“系统也会结合年度考核、聘期考核、人才资助项目考核等时间点,开展阶段性诊断,并对教师发展情况进行分析、预警。”图信中心负责人林锋对记者说,系统会对横向项目、科技成果转化、发明专利等进行等效评价,在出具综合诊断评价报告的同时,还会自动生成教师发展雷达图,直观呈现出每位教师存在的短板、与年初目标的差距等个体画像。“既能纵向看到个人的发展增量和优劣项,又能横向看到自己在同类别教师中的位置。”

倡导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评价改革中的积极作用,不断完善线上教学评价,形成学校自我治理的运行机制,浙江经贸职院第一时间建构起线上教学质量监控平台,并制定《移动教学评价办法》《线上教学质量监控工作实施细则》等,探索课堂评价数字化覆盖。“数字化考核有助于教师精准了解教科研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预警自身专业成长的进度。”质量监管办负责人王珊说,质量管理的PDCA循环都能在最短时间内实现。

延展:教师评价是一场“团队赛”

如果说以往的评价更突出教师个体,那么这几年,浙江经贸职院更关注团队。因为高职教育倡导项目化教学,以项目为牵引、建构产学研多方协同创新机制在该校方兴未艾。

“学校以2~3年为一个周期,对每个团队进行周期性的资助孵化。”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团队负责人、浙江经贸职院副院长张红说,不仅校内组建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多种不同类型的教师团队,走出校门,与省内外兄弟院校教师、与行业企业专家等共同组队的教师也不在少数。此前,受益于加入创新团队,教师盘红华、童红斌、刘聃等有机会与来自全国的行业专家、高校教师一起做项目、搞研究,这对他们的专业成长、能力提升帮助很大。

全国高水平专业群电子商务专业骨干教师曹春益从教18年来,积极融入团队建设,是不少年轻教师心目中的“标杆”。“曹老师不仅会为我们选择合适的专业课程,还会带我们一起备课,帮我们改进教学思路和方法。”青年教师陶小波对曹春益的帮助心怀感激,因为在课程内容建设、授课案例、教学内容准备、授课方法等各方面都进步飞快,她还在全省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中获得了高职组视频类一等奖。

记者了解到,在电子商务专业,目前共有8个模块化课程开发团队、8个校企合作教材开发团队、4个“1+X”证书培训团队和2个教学研究创新团队,这正是该专业推行“8842团队建设工程”结出的硕果。

把教师放到团队中考核,把考核团队业绩纳入教师个体评价当中,浙江经贸职院党委书记劳赐铭说:“在教师评价上,要‘破五唯’和‘立新标’并举,创新评价机制,健全以能力、质量、贡献为导向的评价体系,激发教师团队干事创业的热情。只有以‘团队赛’的方式来推进教师评价,才能让‘老带新’帮扶机制真正落到实处。”像会计专业教师刘学思,刚加入教学团队时,几乎每堂课都有团队骨干教师听课、评课、磨课,这段经历让她快速成长起来,不仅自己在各类教学竞赛中获奖,还带学生比赛,出了不少成绩。如今,校院两级督导组点面结合,协同开展教学诊断已然常态化、制度化。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