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基础教育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1年6月28日 星期

用美育涵养“美丽心灵”


□周晓天

美学家张世英说:“人生有四种境界: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审美境界。审美为最高境界。”

吴冠中先生说:“今天中国的文盲不多了,但美盲很多。”

美学家叶朗曾说,改革开放以来,教育最大的问题是美育的缺失。

懂得审美,我们的生活才会有趣,生命才会丰盈优雅。美育和审美活动可以从多方面提高人的文化素质和文化品格,其意义最终归结为一点,就是引导人们有一种高远的精神追求,提升人生境界。

然而眼下,很多人对美育的认识存在误区,以为美育就是美术或音乐教育。美术教育和音乐教育自然是美育的重要承载体,但美育更应该涵盖在所有学科教学之中,渗透于教育的方方面面。审美鉴赏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活动是人形成审美体验、发展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语文学习中,学生是通过阅读鉴赏优秀作品、品味语言艺术而体验丰富情感、激发审美想象、感受思想魅力、领悟人生哲理,并逐渐学会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表现美和创造美,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养成高雅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品位。在高考之下,语文课堂看似美育,实则以考试为指向的教学是与美育擦肩而过,很难培养学生的“诗性”。

同样,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教育中都包含美育,具有审美境界的教师就能在学科里发现数学之美、物理之美,以及科学活动本身所具有的不计较功利的自由精神所带给学习者的一种愉悦之情,这些都是“科学美”的最佳体现。杨振宁先生的科学研究理念就是“寻美求真”。著名物理学家张首晟说:“为美所驱追求科学,真是一种最高的境界,杨振宁先生带领我进入的境界,在书本上是学不到的。因为在最高的境界上,科学跟艺术,科学跟美是统一在一起的。”

美育同样应该渗透在德育活动中,无论是爱国主义教育,还是感恩教育、励志教育,有着“审美境界”的老师在组织活动时,就会放下功利,走进学生心灵,培养学生心灵美、德行美。

因此,美育不是应试,也不仅仅是传授技能,而是让学生的眼睛因为发现美而闪亮。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