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诗琪 实习记者 刘飞辉
快开学了,我省中小学校的教师一刻也没有闲着。他们正按照寒假前的规划,有条不紊地“充电”学习,进一步提升教学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新学期“添砖加瓦”,以新面貌、新知识迎接新学期。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往年人声鼎沸、济济一堂的线下专题讲座无法大规模举办了。不过,经过去年线上网课的经历,教师开始利用互联网力量沟通交流、研学讨论,有的在微信公众号发布文章,有的在哔哩哔哩(简称B站)上传视频……他们共读共思,这种互补型的“充电”新方式给教师们增添了不少收获。
学科互补,“充电”学习内容多
近几年,我省多所学校为了提升学生素养,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开始组织学校教师进行跨学科整合和学科交叉互动。究竟怎么行动,才能让学科交流“硬核”落地?这话题成为教师线上“充电”讨论的重点。
对此,衢州市衢江区东港小学的教师有他们的“独到心法”——借“教研之花 线上绽放”研讨主题活动,让不同学科教师在线上交流心得,分享教学经验。通过这个线上活动,教师们学习了不少跨学科知识。
该校信息技术教师傅心悦走上工作岗位才1年,急需教学经验,这次线上研讨活动为她今后的授课拓宽了思路。傅心悦说:“之前上课都是教学生电脑技术层面上的操作,今后我也可以把信息技术和英语、美术等学科相结合。”她举了个例子,今年过年前,她利用在这次活动中学到的学科整合知识,组织学生制作电子贺卡。学生既学会了电脑操作,又培养了审美能力,还在书写贺卡的祝福语时获得了书信体格式的写作知识。
宁波市效实中学的青年教师们则组成“效实青盟”,在线上进行学术分享活动:每周都有几位教师在微信群中推荐与教育相关的好书、佳文、视频课、优秀网站等,同时介绍分享理由,希望彼此能在跨学科的分享中激发教学上的灵感。
在“效实青盟”2020学年第一学期的线上学术分享活动中,该校年轻教师都拿出了压箱底的好经验。语文教师周扬推荐了一张把诗人的作品与诗人真实生命轨迹相结合的“唐宋文学编年地图”;数学教师林赞赞给大家推荐了科普书籍《费马大定理》;历史教师黎云海则介绍了纪录片《中式学校》;有的教师更是紧跟潮流,勇于尝鲜,在年轻人聚集的B站上传平时“磨”课的视频,无私地分享给更多的人。虽然不如面对面交流互动来的亲切,但这种新颖的跨学科交流方式还是让新教师们在假期里博采众长,收获满满。
青年教师在假期“充电”学习后迎来了自己的“大丰收”。在“效实青盟”的“博采众长分享会”热热闹闹地进行时,教师潘瑶菁有意“收藏”了一些感兴趣的内容,利用难得的假期去一窥这些平时不会触碰的学科之美——“借由通用技术教师的荐书,领悟到维度、几何可以拥有的另一种意义,也尝试了编程游戏;借由体育教师的科普,我决定开始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借由物理教师推荐的公众号,关注起了星空和气流;借由心理教师的故事治疗法,第一次意识到叙事在心理疗愈中的作用……”
除了满足自己对跨学科的好奇心,对潘瑶菁来说,学科交叉互动带给她更多的是语文学科教学方式的改进——数学教师提供的“思维导图”软件既可以用来归纳某类题型,也可以用来梳理每一章知识结构;在浏览美术教师推荐的博物馆在线藏品时,她想到可以利用文物与文学相佐证,搜到了与《离骚》互相生发的战国楚墓中的“楚帛书”“人物御龙图”“人物龙凤帛画”;在英语教师对单词与其他单词和概念进行图谱化呈现的建议下,她对以后词汇的教学也有了新想法。
潘瑶菁说:“我突然意识到,在自己的园地埋头耕种固然要紧,走出自己的学科小圈子,在其他学科辉映下,也许会有更新创意和更好效果。”
新老互补,教学经验大增长
跟资深教师相比,青年教师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教学经验的缺乏。利用假期“充电”学习是每位年轻教师的必修课,更是新教师们快速熟悉教学工作,丰富教学经验的必由之路。
桐乡市求是实验中学的青年教师在学校“青蓝工程”号召下,捧起教育学经典著作,从书中汲取教学智慧来充实自己。这些书籍大多由学校资深教师推荐,年轻教师从这些推荐的书籍名单中选择感兴趣的阅读,再用接力的形式,每天把读书心得发在学校微信公众号上,用读书报告会的形式进行分享。
“我们希望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教师们养成喜欢书、会选书、读好书的习惯。只有当你读到一定数量的书之后,你才会知道哪一些书是适合自己的,才能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我们还想形成一个学习型的组织,在这样的氛围里,让青年教师能够尽快成长起来。”负责策划和组织这次“充电”活动的教师吴玥霞向记者解释本次线上学习活动的意义。
除了专注于本学科的教学内容,桐乡市求是实验中学的青年教师们也专注于教学经验、教学技能和教学思维方面的提升。语文教师钱增妍说:“我会在假期之前买一些学科相关杂志,通过阅读来提高我的科研和教学能力。课外书我也会看一些,比如要求初、高中生阅读的名著,假期里我也会阅读一到两本。”
在采访中,谈到假期“充电”学习对下学期教学上的帮助,钱增妍表示,“会把教育名家们的教育思想应用到我的教学实践当中,教育专刊里提供的一些教育思想和教学策略,也可以帮助我调整下学期的授课方式”。
温州市龙湾区第一小学教育集团副校长陈晓飞则在线参加了全国的阅读推广培训。这次培训由著名儿童文学家梅子涵等大咖在线讲座,共推出了66部有关儿童文学的优秀作品,其目的是让教师仔细阅读后,指导他们如何为学生推荐优秀书目。“其实优秀作品不仅使学生懂得道理,还应该有生活性,更应该让他们觉得和书中的主人公有共鸣,类似于连续剧的代入感。”即将开学,陈晓飞准备把这次学到的内容传授给工作室的青年教师。她发现,对于先看封面、再看作者这样的传统阅读指导,学生早就失去了新鲜感,因此,她准备带领青年教师对文学作品按照人物、故事等不同类别重新整合后,再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目。
面对新时代里教学环境变化,教师们正在用新方式、新思路克服着教学工作中遇到的新困难。他们表示,从书中汲取教育名家的智慧,从同伴身上吸取经验教训,利用假期去“充电”学习,攀登教学高峰,不断增强职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争取在新学期焕发新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