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1年2月3日 星期

党旗在大学校园高高飘扬


□本报记者 武怡晗

“只要扎根浙江、务实创新,我们一定能有‘立地顶天’的科研成果。”在浙江工业大学“青说青听”首场宣讲会上,6位青年科学家宣讲党的理论创新,吸引线上线下3万余人观看。该校党委副书记陈杰说,通过微宣讲、微党课、微思政,让信仰的力量引发青年师生共情共鸣。

为巩固提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2019年年底,省委出台了《关于深化推进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的意见》,在高校全面启动“抓院促系、整校建强”铸魂行动。一年来,我省高校紧紧抓住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和改进党的全面领导,突出思想引领,夯实党建基础,强化思政实效,让党旗在大学校园高高飘扬。

思想引领 筑牢信仰基石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能走多远,关键在思想能走多远。

“要深刻领会全会精神,在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上坚定不移,在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上奋勇争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召开后不久,21位省领导带头走进高校,以报告会、座谈会等形式向广大师生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全会精神宣讲。省教育厅领导班子成员分赴高校开展宣讲、座谈。省教育厅党委统一部署,对全省高校中层干部进行轮训。

用最走心的方式把新思想送到师生心坎上。在浙江传媒学院的座谈会上,师生代表以主人翁的姿态,结合学习新思想,对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提意见、谈建议。在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思政课堂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纳入形势与政策课,实现党的思想入教室、入课堂、入心坎。在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宣讲比赛上,大学生们以情景剧、三句半、绘画、快板等方式展现“十三五”重大成就,展望“十四五”宏大愿景。

让师生听得懂、记得住、能领会,近年来,我省高校始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师生头脑,不断增强师生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特别是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省将疫情危机转化为思政教育的契机,组织109所高校83.4万名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开展“共抗疫情、爱国力行”和“学四史、践初心、担使命”宣传教育活动,深入开展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

理想信念在实践中不断升华,全省高校20多万名大学生在“卡尔·马克思杯”省理论知识竞赛上比拼,赛场成为教学成效和学生理论知识储备的练兵场。在“寻找身边的感动”系列活动中,我省师生积极讲好抗疫故事,先后刊发146期,阅读量超1200万人次。

精神之树常青,事业才能常兴,围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红船精神”研究,嘉兴学院实现地方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奖项历史性突破。落实“重要窗口”研究,浙江工商大学成立研究院,该校党委书记陈柳裕说,下一步,学校将把研究成果运用到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去,融入到思想政治工作中去,引导广大师生坚定“四个自信”。

党建强基 助推办学治校

在刚刚公布的第二批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培育单位名单中,我省入围9个,地方高校入围数居全国第一。在此前教育部先后开展的两批全国高校党建示范创建质量创优工作中,我省地方高校入围数每批次均居全国第一。

为把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建设落到实处,一年来,我省高校围绕落实“党建十条”、实施“抓院促系、整校建强”铸魂行动,针对性开展“对标对表、提质强基”专项行动,推动构建基层党建质量发展新格局。

强健党建“骨骼脉络”,我省大力选配党建、业务“双强型”书记,选拔学术领军人才担任校长,已拥有了7位院士校长;推进高校96.4%的教师党支部配备“双带头人”支部书记;积极落实二级学院党组织“一把手”在人才引进、年度考核、干部选拔和廉洁责任等事项中的“双签制”,层层落实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

畅通党建“血液循环”,我省高校认真开展章程修订,将党对高校领导的要求、新时代高校党的建设要求写进学校章程,优化校院两级领导机制,各级党组织“对标对表”梳理问题。以宁波大学为例,通过自查自纠,该校各级党组织梳理问题1728个,完成整改2040条,目前已实现党组织全面达标,并且90%达四星级标准。

党建提质,离不开专业党务工作队伍。去年,杭州师范大学为党务工作人员建立职称序列,先后评聘3位专职党务人员。我省各高校积极推进基层院(系)配备专职副书记,建立专职党务干部职务职级“双线”晋升制度,将党务干部承担的党建工作计入总体工作量,对高校党务干部展开轮训。

“得益于党建品牌培育工程实施,在开展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过程中,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日益凸显。”中国计量大学党委书记张土乔说,这两年,学校累计服务全省企业超过700家,开展技术攻关近800项。

一年来,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一线,在科研攻关的实验室,在服务基层、服务企业的广阔天地……始终活跃着高校党员的身影,一直飘扬着鲜红的党旗。将支部建在学科上、建在研究所上、建在教研室上,我省高校打造出“一个支部一个特色、一名党员一面旗帜”浓厚氛围。

为党育人 擦亮人生底色

“我一直认为要在第一课堂让同学们意识到肩负的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近日,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项淑芳获评第十二届“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做一名党员,她始终坚守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前线,累计授课近1000学时,先后成立了马兰精神宣讲团、马兰学生讲习所、马兰剧组,全方位构建思政工作新生态。学院还创设了马兰精神主题“党员之家”。

深化思想铸魂,我省着力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作为“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全国试点,我省设立省级专项经费,遴选58所高校,形成课程、文化、实践、网络、心理等10个方面可推广、可借鉴的典型育人经验。

提高育人实效,利用“三个地”政治资源,我省高校纷纷开设“课说浙江”等系列选修课,11个设区市设立起省级新时代高校思政研学基地,高校按要求配齐思政课教师。调查显示,我省大学生对思政课的满意度由2015年的77%大幅提升到2020年的93.8%。

“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成为教师们的共识,高校涌现出一批叫好叫座大课、热课。围绕“课程思政”的深入推进,我省将聚焦重点学科、重点专业、重点课程,每年遴选100门“课程思政”示范课。在浙江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的基础会计课上,教师引导学生聚焦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如何做好企业财务信息完整、准确和及时披露。在急诊医学专业教学课上,温州医科大学的党员医师、护士传递出抢救病人的使命感……

在第12届“挑战杯”全国决赛上,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学生团队勇夺金奖。“项目能获奖,最重要的是我们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到实处。”时任该校会计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邵月花坦言,这两年最常去的地方是学校党群服务中心,这块建在图书馆核心地带的“红色领域”,汇集各类党建书籍、资源库,成为一线教师的“理论加油站”。今年,我省还将落实高校党建专项资金支持,探索推广“红色地图”,指导高校加强“党群服务中心”等红色教育阵地建设,等等。

一批批教师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实践者,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引者和领路人。我省连续5年开展了全省高校“最受师生喜爱的书记”选树宣传活动。开展了“我最喜爱的思政课老师”评比活动,累计访问量达85.9万人次。

坚持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省高等教育事业必将在新的起点上取得新的更大辉煌,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