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绿城育华小学校长 陈啸剑
“空间改进一小步,却是教育理念改进的一大步。迈向未来学校之路从空间重建开始。”托马斯·希勒在《现代学校设计:百年教育建筑设计大观》中的这句话振聋发聩,发人深省。它也促使我作为一名学校的管理者,深入思考学校空间建设的问题。我校在空间建设上一直不遗余力,目的是让教学空间凝含学校文化,充分为学生发展服务,体现教学空间的育人功能。
整体着眼,营构学习空间
学校空间建设,需要从学校层面进行顶层设计,从上而下地进行大区块营构。首先,总体分区,保障学习、活动等教学空间的和谐统一。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之一,也是最重要的场所。在实施学科学习的同时,要注意合理规划好运动场馆和运动空间、艺术场馆和艺术空间、阅读场馆和阅读空间等。保障学生的学习、活动、生活等,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之余,有游戏活动、课余生活的空间,营构和谐的校园氛围。
其次,总体分布,凸显各学科教学空间的均衡发展。杭州绿城育华小学作为一所学生全面发展的学校、一所发展全体学生的学校,在学科发展空间安排上既尽量体现均衡,又凸显学校的办学特色。从学科偏向看,语文有儿童阅读中心,科学有创想工坊、天文台,美术有儿童美术馆,音乐有排练厅、舞蹈房、专用琴房,体育馆除常用运动场外,还建设有恒温游泳馆、网球场、迷你高尔夫球场等。体育俱乐部进行综合设计,兼有篮球馆、羽毛球馆和表演用移动舞台,既保证了学生学习的使用要求,又充分地体现了学科发展的均衡。
再次,统筹安排,让教学空间的建设与时俱进。学校场馆还注重每年的改进建设,不断让教学空间发生新的变化。学校将各大场馆的建设和改造进行合理规划,让教学空间的建设先于、高于学科建设需求、学生发展需求,体现空间建设的前瞻性。
细处入手,建设学习空间
物理空间区块分割之后,要进一步演变为学习空间还需要全体教师和全体学生共同努力建设,打造适合学生发展和成长的学习空间。
其一,优化学习环境。早期的学校教室都是固定后面展板的设计,现在的教室变为四面都是学生展示的空间,进行了资源化设计,实施了分区安排,保障了学生个性化学习。在教室里,学生做教室的主人,呈现学生的学习成果,陈列学生的学习资源,营造和谐温馨的学习氛围。
其二,美化学习空间。学校提出责任分级的美化措施:班级教室由班主任和全体学生负责,基于班级主题文化建设和美化;专用教室由专任教师和学生导师负责,基于学科资源化建设进行建设和美化;教室外连廊由年级组长和少先队负责,分期分主题进行建设和美化。
其三,适应儿童特征。学校建设空间时,注重匹配学生的年龄特征。在一、二号教学楼连廊进行文化长廊建设时,就体现了该特征。一楼以一年级学生为主,就设计了“全体一年级学生笑脸墙”,让一年级学生一进校园就感到十分温馨,北面安排了校园文化,南面铺满墙的是“小学生必读书和中外经典名著”封面,让学生仿佛进入了知识的殿堂。二楼对应的主要是三年级和四年级,因此文化长廊设计成一个童话王国,学生走过长廊,犹如漫步童话世界,想象与体验共生。三楼对应的主要是五年级,设计了“放眼看世界”的主题,图文及实物陈列世界地理知识和各种矿石,培养学生的广阔胸襟并引导他们科学地认识世界。四楼对应的主要是六年级,设计了“中华五千年”的主题,篆刻的《三字经》起头,满满的都是中华优秀文化,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中华自豪感。
毋庸讳言,教育往往落后于社会经济与技术的发展,因此学校总是需要尽可能地从发展的角度创构学习空间,体现时代特征,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服务。2018年,学校建设的创想工坊,打造了一间200平方米左右的设计思维课程学习教室,融课堂教学、分组讨论、头脑风暴、创意展示、3D打印、激光建模、编程设计等为一体,场馆满足了从创意、学习到成品制作的一体化过程。
时代在前进,技术在进步,教育教学空间的建设理应努力与之齐头并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