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基础教育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0年11月16日 星期

挖掘乡土资源,让校园“活”起来
——道墟街道中学打造特色校园文化侧记

□本报通讯员 顾松灿

周五下午第三节课,绍兴市上虞区道墟街道中学校园里热闹起来。这边有女生在勤廉亭里朗诵起刚刚写好的诗《紫藤花》;那边有男生身穿长衫,头戴西瓜帽,手执折扇,唱起了莲花落……

该校校长丁冬泉介绍,这样的场景屡见不鲜。上虞是著名教育家陈鹤琴的故乡,学校遵循陈先生“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的思想,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打造乡村“活”课堂,让学生乐学、活学。

道墟有“绣衣乡”之称,人杰地灵,从这里走出了一大批才俊,逐渐形成了以“勤廉”为核心的勤道文化。学校把道墟乡贤名人的精神品质渗透到校园文化中,整合绿化、建筑等环境资源,改变原来小、散、杂的状态,围绕勤道文化主题,着力构建以“两厅两带、一亭一池”为主体的校园文化环境。

“两厅”即在行政楼大厅设立正道厅,教学楼大厅设立勤道厅,分别展示道墟本地乡贤、师爷、名人故事,以及优秀教师勤教事迹和三十佳“勤道学子”事迹;“两带”即在香樟林建设“闻道勤正先锋带”和“闻道勤行示范带”。“我们把充满浓郁乡情的勤道文化融入校园,让学生从老一辈人勤廉持家创业的精神中汲取营养。”丁冬泉说,校园的角角落落都蕴藏着教育元素。

道墟能人辈出,学校挖掘乡贤名人身上共有的品质——勤奋,以“勤”为主线,构建包含“师爷文化”“台门文化”“传统美德教育”等课程在内的“闻道称山”拓展性课程群。

其中,《师爷文化》校本教材从绍兴师爷的产生、特点与兴盛入手,概述了师爷文化,以及师爷文化与台门文化的关系。学校还把传统的师爷故事与道墟特产、乡村振兴、时代精神有机结合,融入地方方言和莲花落唱腔,改编创作出具有新时代特色的话剧,深受学生欢迎。

学校因势利导,根据学生爱好、专长,组建了“红星合唱团”“称阳舞蹈队”“同道戏剧社”等多个特色社团,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在确保每周5~6节拓展课的基础上,初一、初二再增加一门拓展课,集中在周五下午第三节,以自主选课走班形式进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闻道称山”拓展性课程群也被评为市首批精品课程群。

每年春天,重走道墟老街研学游活动成为学校一大盛事。学生走在老街的青石板路、石拱桥上,感受古色古香的江南文化,体验传统手工艺制作;跨进台门里,追寻道墟的地域文化,聆听师爷的故事。通过亲身参与体验,学生们进一步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

“自从学了‘台门文化’课程,我对道墟的人文和历史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暑假里,我在老师指导下,自编自演的短片《道墟老街小导游》在上虞区美丽乡村研学游微视频评比中获得了一等奖。”初三学生阮佳平兴奋地说。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