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邵焕荣
“水文和水系特征这类选择题容易混淆概念,所以在做题前必须认真审题……”当记者近日在舟山市六横中学见到孙敏时,她正给选考地理的高三学生讲授解题技巧。这批学生是她本学期临时接手的,共有70人。他们底子薄,选考时间又紧,因此找弱项、补短板必须马上跟进。孙敏恨不得把一天的时间掰成两半来用。
六横中学是一所典型的海岛乡村学校,学生基础薄弱,师资力量匮乏,交通也十分不便。青年教师待不住、留不下来一直都是个难题。2013年大学毕业后,孙敏来到六横中学任教,成了学校唯一拥有硕士学位的教师。当时,就有不少朋友劝她选择地理位置更优越的学校,但孙敏却坚持了下来,而且一待就是8年。
任教第一年,孙敏就深入海岛乡村,对班上的每一个学生都进行了家访。学生小芳来自单亲家庭,由于家长长期外出打工,只能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祖孙三人就挤在一座破旧的泥房里。虽然家境贫寒,但她学习刻苦,成绩在班上一直名列前茅。小芳告诉孙敏,自己想读书,想走出去,等学好本事就回来改变自己的家庭和家乡。
“大部分海岛农村学生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改变人生道路。”孙敏坦言,自己也是从农村里走出来的,深知教育对这些农村娃的重要性。作为一名海岛乡村教师,她倍感责任之重,“我必须做点什么”。就这样,虽然身边每年都会有青年教师调走,但孙敏却不为所动。她说,在海岛教书,必须静下心,要有责任、有情怀。
要想让学生在逆境中获得成长,教师必须先成长起来。之后的几年里,孙敏将重心放在了提高教学能力上。一方面,针对海岛学生的特殊学情,她积极地钻研教育教学方法,编写学案,并结合海岛乡村的地理环境,让地理课具有地方特色。另一方面,她经常加班加点,利用休息时间找班里的临界生、学困生谈心,为他们辅导学业。
由于地处海岛,如果再遇上恶劣天气,孙敏可能几十天都回不了家。有时难得回一趟家,她还常常把大半的时间用来走访舟山本岛的学生,留给家人的时间很少。但她却从不抱怨,总是说:“海岛教育是神圣的,六横已经成了我的第二故乡。”
这些年,学校不断地给她搭台子、压担子。跨段教学、连续几年带毕业班学生等高强度的教学任务,让她迅速成长起来。她带的班级,学生地理成绩已连续多年位居舟山同类高中前列。由于教学业务精湛,2017年,她被任命为学校地理教研组组长。校长何武波告诉记者,孙敏就是学校地理学科的“定海神针”。去年,该校140名高一学生中就有108人选考了地理,这无疑是对以她为核心的教学团队能力的一种肯定。
不久前,教育部公布了2020年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该计划旨在培养一批新时代乡村骨干教师。我省仅有5名优秀教师入选,孙敏就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