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0年10月21日 星期
扩容量 抓质量 办特色
嵊州扎实推进强园工程


□本报记者 季 颖

“新园环境真好,离家又近,真是方便不少。”新学期,嵊州市红旗幼教集团城北园区启用,小三班学生耿博特的家长说。园长裘海燕介绍,该园区是由教体局出资280万元将原社区学校校舍按照省一级幼儿园标准改建而成的,可提供180个学位,极大地满足了周边群众对优质学前教育的需求。

这是嵊州市持续推进学前教育提升,实现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的缩影。近年来,嵊州扎实推进学前教育“7880强园工程”(7项专项行动、8个教共体、80所幼儿园),集中力量扩容量、抓质量、办特色,全市学前教育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与2018年相比,2019年嵊州普惠性幼儿园占比从原来的46.24%提高到95.35%,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儿童覆盖面从51%提高到94%;全市乡镇幼儿园实现了“两个全覆盖”,即中心幼儿园为省二级幼儿园全覆盖、省三级幼儿园在园儿童全覆盖,全市一半幼儿园为省二级以上幼儿园。

配齐硬件,改善办园环境

“嵊州市通过‘新建扩容+规范整治’,实现了全域优质办学。现在走进嵊州的任何一所幼儿园,你都会觉得不错。”嵊州市教体局副局长朱洋君自信地说。由于历史原因,嵊州学前教育存在“民办园多、公办园少”“低级园多、名优园少”“园舍小、破、旧”等问题,无法满足群众“能入园”“入好园”的诉求。为此,嵊州市政府把学前教育作为教育民生实事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2018年以来,保证每年投入1200万元学前教育专项经费。学前教育财政性经费支出占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比例从2017年的4.5%提高到2019年的5.5%,提高了1个百分点。同时按照“全面普及、公益普惠、城乡均衡”的思路,通过扩学位、优结构、促均衡、建机制、提质量等方式推进学前教育补短提升工作,并出台了一系列保障学前教育优质发展的政策文件。

针对民办园多、低等级或无等级园多的短板,嵊州市踏出的第一步是取缔关停无证幼儿园和整治“低、小、散”民办幼儿园。近年来共取缔关停无证幼儿园82所。对于“低、小、散”民办幼儿园则按照“规范一批、提升一批、注销一批”的原则分类整治,关闭办园条件差、安全隐患多、保教质量差的幼儿园;对办学条件尚可、整改力度大、整改后可达到办园标准的幼儿园要求限期整改。仅去年一年,全市就关停“低、小、散”民办幼儿园30所。

在整治过程中,该市教体局提前做好调研摸排工作,科学测算入园需求和供需缺口,完善幼儿园网点布局建设方案。城区主要通过公办幼儿园扩容和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解决学前教育学位不足的问题;乡镇(街道)则推行“公办+集体办”为主的农村办园模式,全面构建“公办乡镇(街道)中心幼儿园为示范、集体办中心幼儿园为主体、中心幼儿园办村级教学点为补充”的农村学前教育服务体系。

一年来,嵊州市共投入资金1.15亿元,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2所,移交小区配套幼儿园6所,建成并即将移交3所,累计新增学位4970个,极大地满足了当地适龄儿童“有园上”“就近上”的需求。

城乡互助,提升办园质量

金庭镇金庭村幼儿园园长俞彩飞一直在为师资弱、办园质量不高等问题困扰,自从和省一级幼儿园五爱幼教集团结对后,她终于舒了口气:“教师培养出来了,办园水平也就上来了。”

“这些年,乡镇幼儿园的硬件环境得到很大改善,但师资、地理环境等因素还是不利于办园质量的提高。”该市教体局学前教育业务指导中心主任朱军良说。为此,局里提出了城乡幼儿园互助教共体模式,实现园际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全市划为8个片区,由8所省一级幼儿园牵头,园长为片区主要负责人,开展送教下乡、片区跟岗、片区教研等互助活动。

五爱幼教集团和其他6所乡镇幼儿园建成教共体,并专门成立了帮扶小组,实现对帮扶园人力、物力、财力、园务管理等全方位支持。帮扶小组的成员定期到帮扶园指导教学工作。他们还制定了教研工作的日常活动规范,比如每月两次大教研、每周一次小教研,城乡教师同步研读教学内容、探讨教学活动、制订教学计划等。金庭村幼儿园是教共体成员之一,在核心园帮扶下顺利通过了省二级幼儿园评估考核。

该市还通过实施“名园+新园”“名园+弱园”等教共体办园模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辐射面,先后在城区组建了5个幼教集团,使学前教育整体质量得到了大幅提升。

特色办园,提升教育内涵

在推动城乡学前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的同时,嵊州市教体局鼓励幼儿园个性化发展,以游戏为载体,以区域文化为特色,推进幼儿园游戏化、生活化和园本化的课程改革和内涵发展,至今,已开发越剧、围棋、泥塑、小笼包制作等特色课程。

嵊州市甘霖镇幼托中心园区有一个30平方米的戏台,每天中午都有小演员在戏台上演唱越剧。台上,小演员翘着兰花指,踏着小碎步,一笑一颦,颇有几分架势;台下,小观众听得入迷,一副行家的神态。

嵊州是越剧之乡,甘霖镇东王村是百年越剧的诞生地。该园依托这一资源,打造“我是小小越剧传承人”品牌。课堂内,把越剧融入课程学习,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通过越剧欣赏、环境熏陶、亲子合作等形式,开展越剧特色教学;课堂外,组织幼儿深入东王村,开展寻源活动,让孩子亲身感受越剧的变迁和发展。该园园长魏蓉说,从选曲到选拔演员、日常排练,小朋友现在表演的越剧节目都由他们自己完成。

朱洋君表示,目前嵊州已基本建成城乡全覆盖、质量有保证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实现了从“有园上”到“上好园”的跨越发展。下一步,嵊州市将以加强学前教育的队伍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为突破口,精准发力,不断提升学前教育质量,真正让每个孩子在家门口都能享受优质的学前教育。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