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教师周刊·论文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20年9月25日 星期

依托“变式载体”助力中职机械识图课程教学


□兰溪市教育局教研室 王长辉 兰溪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李双彤

中职段学生已不满足于被动接受知识,教师也会感到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核心专业课机械识图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寻找一个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能完成课程目标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自然地“学会”,再“会学”,进而“乐学”,是教师们梦寐以求的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以过程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真正落实“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机械识图课程对学生的空间逻辑和构型能力要求较高,大部分学生感到枯燥难学,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常常利用一些实物展示、自制模型、轴测图及多媒体课件来进行辅助教学,这对于基本形体和较简单的组合体,勉强能够满足教学需求,而对于较复杂的组合体、零件图、装配图,存在很大局限性。

此外,受多年来学科化课程体系影响,许多教师仍难以摆脱传统教学方法,对教学过程是一个教与学的互动过程认识不足,实践不够,也未能有效地利用先进教学手段且忽视学生素质多元化发展。

机械识图课程开设后,还将开设AutoCAD软件操作和CAXA实体设计课程,能否将CAXA软件平台作为“变式载体”,解决机械识图教学困境呢?

在课程教学中,除了任务驱动教学方法,还有一种应用“变式载体”进行辅助教学的方法。比如,在装配图项目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创建模型比较困难,因此装配图三维建模可由教师来做,学生则利用CAXA平台对装配体进行拆卸、装配、运行等虚拟操作,就如同搭积木一样简单轻松,提供了比图纸更直观、具体的学习体验。这将使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课堂,转变为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探究式课堂。

以机械识图教材中的项目四任务2“绘制两正交圆柱相贯线”教学设计为实例,学生对立体表面交线有初步认识,具备初步看图、绘图和空间想象等能力,但对形体空间结构分析能力不高。

相贯线内容需要学生通过对空间点的位置分析来完成投影作图,对空间思维能力要求较高,也是本课需要突破的教学难点。

一、教学目标设定

1.知识目标:认识两正交圆柱实物和模型,了解相贯线的概念与特性;能利用CAXA实体设计软件建立两正交圆柱模型;能利用表面求点法画出相贯线投影。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学习的能力,加强空间思维。

3.情感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法:将整个教学内容设置成若干个任务环节,把教学内容有机地融入具体任务中,引导学生完成知识建构。

2.“变式载体”教学:指导学生建立实体模型,使学生能在平面图形与三维模型之间建立思维联系,更快地理解相贯线投影特点。

3.学案导学法:制定详细任务实施表,引导学生完成任务,学案同时可作为课后复习或自学资料。

三、教学实施

以任务情境导入法,向学生们展示三通管零件实物,要求学生们画出三通管三视图,导出本节课教学任务,分发任务实施表。

任务一:建立两正交圆柱模型并分析相贯线形状(通过CAXA平台演示)。

任务二:绘制两正交圆柱相贯线(通过CAXA平台演示)。

展示学生作品,对作品进行点评,总结表面取点法求相贯线的注意点。

(1)该画法适用范围:两个圆柱直径不相等时。

(2)相贯线投影特点:“小吃大”——相贯线要向小圆柱方向弯曲,

(3)手工连接各点时,注意相贯线的光滑连接,使图形美观。

任务拓展一:不等径圆柱相贯线简化画法,根据任务二不求中间点,直接用圆弧连接特殊点代替相贯线投影。

任务拓展二:两等径圆柱相贯线画法,学生根据实体模型自行完成。

四、效果分析

第一,改变了传统教学方法单一、形式呆板的缺点,将抽象、生涩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符合中职生的认知规律,容易激发其学习欲望。教学中通过任务引领,提高操作性,教师易教,学生易学,学生参与度明显提高。

第二,有效提高中职生的物体观察能力、空间想象力,既而提高三视图识读成绩。

第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三维模型库和图库,学生增加表象积累,启发思维,拓宽想象。

在实践过程中,教师也产生了不少困惑和思考,如怎样使“变式载体”和理论教学无缝衔接,怎样让学生由浅入深主动开展学习等。“变式载体”呈现在中职机械专业理论课堂中,让教学升级,促进学生学习。


上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