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基础教育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0年7月15日 星期

以真情关爱消解“考后综合征”


□俞 洲

对莘莘学子来说,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都如同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使他们备感压力。有鉴于此,考前针对学生展开心理调整的建议屡见报端,临考期间教师和家长更是减压鼓劲不断,关怀爱护无微不至。但是,这些暖人的温情场面,往往随着考试的结束烟消云散,“考后综合征”开始影响和困扰着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学生。

有资料表明,每年中高考结束到招生录取前的这段时间,是考生心理问题“井喷”期,心理危机的发生率较之考前与考时有增无减。有的考生因学习压力的突然放松而精神松懈,过度玩乐,疯狂打游戏、沉迷网络,无节制宣泄和过度放纵现象不一而足,由此惹出祸端的案例也屡见报道;与之相反,有的考生则困扰于成绩不够理想而失意沮丧、心情烦躁、过度紧张、焦虑自责,严重者呈现抑郁、自闭、冷漠等应激性障碍,这些心理表现,被心理专家归之为“考后综合征”。有效应对“考后综合征”的挑战,除了考生本人要打开心扉多与人沟通,合理调节心理状态,避免钻“牛角尖”外,更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联动、密切关注、及时介入、科学引导,以真情关爱和全心呵护帮助他们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及时消解“考后综合征”带来的负面影响。

学校应秉承育人使命,强化中高考结束后相关学生的管理和教育工作,避免在这一“空窗期”出现管理断档、教育“真空”的现象。一些学校和教师考前紧约束,考后零管理,由“全职保姆”变身“甩手掌柜”,这样的做法值得商榷。从立德树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角度看,加强考后学生的后续管理和心理救援工作显然十分必要。相关学校和教师不妨多一份真情关爱,多一些真心沟通,借助微信沟通、家访联系、团队活动等途径健全心理辅导网络,适时适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考生缓解紧张情绪和焦虑心态,远离过度放纵的行为。对于情况异常的考生,应积极与家庭联系,携手跟进关怀,陪伴他们从容应对“考后综合征”的困扰,回归正常生活轨道。

对家长来说,应切实履行法定监护责任,以一颗平常心创设宽松有爱的家庭环境。有些家长考前期望值过高,一旦无法实现就心灰意冷,由考前的呵护备至变为考后的不闻不问,甚至冷语相向,这种巨大的态度落差势必伤害孩子自尊,引发其心理失衡,导致“考后综合征”更趋严重。家长有必要弱化“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过高期待,在宽松、平等的氛围下放下身段,学会沟通,及时掌握和发现他们的情绪变化,做到防患于未然;同时,安排一些轻松愉悦、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帮助孩子缓解紧张情绪,放松心理压力。一旦发现孩子出现心理危机的征兆,家长应理性对待,主动寻求专业的心理疏导与治疗,切不可讳疾忌医。

消解“考后综合征”,社会各方更是责无旁贷。一方面,要营造正确的舆论氛围,淡化“分数至上”的错误意识。新闻媒体和自媒体舆论应坚守社会责任,主动为考生减压,及时叫停类似“高考状元”“中考明星”“满分作文”这样的宣传和炒作。另一方面,有关部门和公益组织可设置和开通免费心理热线,开设“公益讲堂”“文化沙龙”等休闲场所,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使更多的中高考学子考后有咨询求助之人、放松消遣之地。这既有利于他们舒缓和消解“考后综合征”,又能更好地体验全社会的真情关爱。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