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0年6月5日 星期

高校复学,这些“黑科技”亮了


□本报记者 金 澜

近日,温州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学生林正锰终于回到了学校。让他印象深刻的是,为帮助师生顺利返校,学校添置了一套人工智能防疫系统。它可以自动测量体温,并识别是否佩戴口罩、是否为本校人员等关键的防疫信息,“不需要停下来核对证件,这样既高效又安全”。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不能有丝毫麻痹懈怠的心理。如何在人手有限的情况下,保障师生安全是高校复学后的头等大事。前不久,省教育厅召开视频会议,研究部署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加快恢复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对策措施。省教育厅党委书记、厅长陈根芳强调,要更加科学准确地把握疫情规律,因地因时因势及时调整优化精密智控措施。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我省高校充分利用人才集聚优势、智力高端优势,组织技术部门集中攻坚,研发出不少 “黑科技”,将其应用于校园防疫一线。从守好大门、摸清轨迹、错峰出入、减少接触等方面入手,它们用大数据及钉钉等应用程序,为高校加快恢复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编织了一张精准的防护网。

高校里大楼多。乘坐电梯时,如何避免被病菌传染,同时尽量减少一次性塑料手套等的使用?针对这个问题,温州大学的师生从春节后就开始动脑筋了。该校智能信息系统研究所通过与本地电梯厂家合作,研发了非接触电梯呼梯系统。目前,这一系统已在温大南校区行政楼的3部电梯上试用。“根据意见反馈,最近我们还将完善‘每日乘梯人数统计’等功能,进一步提高满意度。”副所长胡众义说。

为避免师生在校园里聚集,浙江财经大学推出了“小彩安心指数”。其中,包括空闲教室查询、图书馆进馆预约,以及食堂就餐指数、体育馆使用指数、图书馆空闲指数等。这些需要事先预约的公共场所及相关指数,每10秒钟实时更新一次。记者了解到,此前有学生在浙财大官微后台留言反映情况。随后,该校相关工作人员便在“五一”加班加点,研发出了“小彩安心指数”。

“时间紧、需求变化快、用户数量又庞大,还要保障优质体验感,技术部门是压力山大,好在通过群策群力,挺了过来。”浙财大信息化办公室副主任孔琳俊说,2月初,他们就接到了构建校园“数智防疫”体系的要求。所有工作人员立刻满负荷工作,大家一边开发,一边和各部门、二级学院沟通协调。光一个健康填报系统,就创了90天迭代47个版本的记录。

赶在复课前,浙江师范大学完成了两件大事:一是在食堂、图书馆、教室、会议室等场所粘贴了代表地标信息的“座位码”;二是建立了覆盖全校3.6万余名各类人员的数据库,为每位师生赋予唯一的身份编码。通过码对码,实现了信息的自动收录,师生们的每日校园轨迹都会记录在计算机后台。一旦有疫情发生,可以迅速甄别和管控相关人员。该校党委副书记朱坚直言,这是依托智慧化校园建设而实现的最小网格溯源管理。

而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新建成的“疫情防控指挥驾驶舱”集学生健康打卡系统、学生返校申报审核系统、校园识别管控系统、杭州健康码系统、学生离校请假系统为一体。走进该校综合楼里的疫情防控指挥部,大屏幕上所有信息都以“一张图”的形式加以呈现。卓越学院党总支副书记胡海滨也是其中一名研发人员,他介绍,这一系统能为学校疫情防控提供精准的判断依据。

记者了解到,自疫情发生以来,全省教育系统齐心协力、连续奋战,校园内未发生一例确诊或疑似病例。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一些高校还将利用专业和技术优势,持续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无人机等在校园防疫上的应用,提升防疫工作的精准化和智能化,切实为师生撑起安全保护伞。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