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丰
几个月前,新冠疫情突然来袭,逢临开学的学校忽然间变换了教学模式。在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要求下,大部分学校利用网络开展教学与指导。许多教师“改行”当主播,通过网络直播课进行教学活动。
切换到上网络直播课的教师,一开始总有一种不自然的感觉。前面只有一个摄像头,却要假想面对一群学生,进行有声有色的讲述,这是需要一点定力的。教师很想知道网络另一端的响应,却又触摸不到,就好似原来拉着的风筝线突然断了,因而他们体会到了忽然失去掌控力的那种感受。
肯定会有教师以埋怨的情绪面对这样特殊的课堂。然而,这样的课堂却可能是学习的本来形态,只是因为控制课堂的习惯性思维让教师在不自觉间将自己的课堂权力悄然放大了。其实,今天教育中的控制倾向依然广泛而强势地存在。正如在“停课不停学”的初期,许多学校立马就安排出与原先一样的、填满上下午时间的课表,全天候地隔空给学生上课。这些学校或许以为,课表安排得越满,就代表教师越努力,对学生帮助越大,殊不知以“控制”代“教育”必然是一厢情愿的。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必须从实时的控制转换为积极的感召。教师们意识到这样的转变了吗?尽管有不少教师感到措手不及,但依然有许多教师恍然发现教育的真谛而调整对策。如何成为学生们主动学习和健康成长的促进者?对此,教师们积极地找寻着教育之“蓝牙”。
众所周知,利用“蓝牙”技术的鼠标往往会配有一个USB插拔的小物件。使用者要事先将之插在终端设备上,才能建立终端设备与鼠标的关联与响应。这就好比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必须事先植入“成长之芯”,这比任何事情都重要。如果教师平时不注重对学生进行自我认知的唤醒、学习动机的激发、自主学习的引导、自我管理的鼓励,那就会在“学习场”看到许多忽然隐去的迷茫学子,哪怕学业成绩很优秀,但依赖控制而“进步”的学生只是“牵线木偶”。
人们的认识,不一定来自于先知的提醒。然而凡是亲身经历后的体验,便可能刻骨铭心。疫情暴发所形成的突然“休止”,给了教育者特别的情境与特别的思考。我们必须反思教育中的控制倾向。学校教育之于学生的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成长之芯”。
找寻教育之“蓝牙”,不忘植入“成长之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