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邵焕荣
随着新学期的开学,玉环市坎门中心小学去年挂牌成立的环海书院也投入了使用。书院共设开蒙馆、清心斋、弈棋社、丹青轩、雅琴室等,是学生们学习琴、棋、书、画、诵“五艺”的主要场所。
玉环的书院教育最早可以追溯至北宋时期。2017年以来,该市教育局结合“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主题活动,以道德涵养、教学相长、知行合一为核心,重新发掘了书院的育人作用,并着力打造“校中书院”品牌项目。截至目前,玉环已建成投用了10所“校中书院”,开设书院特色课程100余门,开展书院专场活动200多场,参与学生数超2万人次。
为推进“校中书院”的创建工作,玉环市教育局还设立专项经费,加大了设施设备的投入力度。两年多时间里,共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书院的建筑面积超过1.3万平方米。同时,该市还上浮了15%的学校公用经费,并为书院聘请校外专业教师定标准、定经费,以确保书院活动的顺利开展。
一尊圣贤雕像、一座国学讲堂、一间道德展室……结合自身的办学理念和地域文化,玉环各中小学校通过整合校内的教育设施和办学空间,建成了一批配置齐全且各具特色的“校中书院”,从而营造出浓厚的育人氛围。像环山小学就融入“学儒立人”的办学理念,积极创建环山书院的育人品牌;陈屿中心小学则引入古筝、古琴、竹笛、琵琶等传统乐器,创设了“江南丝竹”书院课程,准备打造丰山书院的精品文艺品牌等。
文兴书院是楚门中心小学的“校中书院”。书院推出了包涵船城史、农耕趣、民俗乐等5个研学项目。为开好这些课,书院推动建立了课程项目承包制,即由一名在职教师主要负责项目方案的制定与具体实施工作,同时邀请专业的校外志愿者从旁协助。书院负责人鲁林筱说,截至目前,5个研学项目共配备了27名教师,从而充分保障了书院活动的正常开展。
记者了解到,为提升书院教师的文化传承能力,玉环市教育局会定期组织开展相关培训工作,并聘请一些书画名人和地方文化传承人进校园,开展专题讲座和指导。此外,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该市还编印了地方教材《劳动与生活》,开发了“创意石头画”和“开心果种植园”等特色课程,推动“校中书院”成为开展劳动实践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
疫情期间,陈屿中心小学六(1)班学生陈君毅每天除上网课外,还在课余时间增加了一项特别运动——练习南拳。2018年,他加入“校中书院”南拳社团,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便深深地爱上了这项运动。由于表现出色,陈君毅曾多次代表学校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并获得台州市“最佳运动员”称号。“在我的带动下,现在爸爸妈妈也开始加入练拳行列。”陈君毅说,以后他还要带着小区里的伙伴一起练拳,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武术精神。
“‘校中书院’已成为我市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高地、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和‘五育’并举融合发展阵地,其育人效果正日益凸显。”玉环市教育局局长陈海鸣表示,该市依托“校中书院”创建的省市级特色学校,截至目前已经有8所。接下来,该市还将继续挖掘各种潜力、融汇各方资源,积极开展书院育人文化活动,以校为本开发打造书院课程,逐步构建起“底色、本色、特色”三色融合的校园文化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