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职业教育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0年4月24日 星期

“五育”并举推进劳动教育课程化


□贺陆军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意见指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劳动教育不仅是提高学生劳动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学生“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重要抓手。中职教育是融基础性和职业性为一体的类型教育。中职学校既要与时俱进地开展新时代劳动教育,又要因地制宜地开展职业性劳动教育。笔者认为:中职学校开展劳动教育,要以专业技能课程为依托,进行“五育”并举的课程化建构和实施,以彰显中职学校劳动教育的特色。

从人与劳动的关系看,可以将劳动分为三种:一是生存性劳动,即人类的劳动创造了生存性成果,满足了人类生存的需要;二是文化性劳动,即人类的劳动创造了文化性成果,使人类从对生存的需要转向满足精神成长;三是教育性劳动,使人类从关注劳动成果的价值,向关注劳动行为和人类自身发展的意义转变。

以教育为目的的劳动,为实施以劳动行为为载体的教育,即劳动教育提供了可能。没有劳动教育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是纸上谈兵、无果之花。实现人的整体性发展,劳动教育不可或缺;促进人的整体性发展,教育需要从“劳”起步。由此可见,重视劳动教育不仅是培养学生劳动素养之所需,也是促进学生“五育”并举之所要;不仅是现实教育纠偏的需要,也是教育发展永恒的期盼。

课程化,是现代教育制度化设计的产物,是现代学校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以“五育”并举为课程的功能性目标,以劳动过程为课程的活动形式,以学生认知规律为课程的开发依据,是劳动课程建构的基本思路。中职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对接”的课程理念,给劳动教育提供了适宜的土壤。笔者认为,中职学校开展新时代劳动教育,应基于中职技能课教学,以“五育”并举为课程目标,从“劳”起步重构课程目标、重组课程内容、重建教学组织形式。具体而言:在劳动教育系统化课程门类的建构中,一是在课程目标的设计上,要从单一的技能提升,向人的整体性发展转变;二是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要从仅重视操作技能,向操作技能与综合素养并举转轨;三是在课程内容的结构上,要从仅为“怎么做”的技术实践,向“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的“理实一体”转型。

在劳动教育系统化课程的活动设计中,一是在教学单元的排序上,既要围绕一项劳动成果的生成开展单元教学,也要以“螺旋式上升”为原则,进行多单元、有序化教学;二是在劳动工具的选择上,既要考虑技术工具使用方法的习得,也要专注于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三是在教学知识的呈现上,既要以陈述的形式告知学生“技术问题”,也要让学生在劳动生产过程、劳动成果检测中发现“技术问题”;四是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既要指导学生操作,也要引导学生分析、解决技术问题。

在劳动教育系统化课程的活动过程中,一是组织学生参观考察企业,鉴赏技术产品之美,感受技术过程之美;二是开展技能教学活动,在校内产学研基地自主研发产品,品味技术的创造之美,在企业参与技术生产活动,感受技术的规范之美。

中职教育从“劳”起步,实施“五育”并举的劳动教育系统化课程,可以充分发挥课程要素集约的“乘数效应”,有效优化育人模式,进而实现中职生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系本报特约评论员)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