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教师周刊·浙派教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0年3月20日 星期

“云窘”,浙江教师线上教学的集体记忆

自我调侃,是教师们前进的动力。

□本报记者 黄莉萍

“云开学”这1个多月以来,教师们进入职业生涯中史无前例的“兵荒马乱”。

仓促上阵的“十八线主播”忘记开麦克风?直播课有学生没进群签到?网课评论区里学生那些“不忍直视”的发言?录播课点击率不到一半,不少学生还3倍速快进?原本面对面一两句话能讲清楚的问题,花费了更多的时间……

这边是“无法掌控”的学生,那边是专家提醒:线上教学恰好能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自我变革——促进教师专业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

这个“新学期”,教师们咋就这么难呢!

曙光即将到来,也许当学校正式复课,教师再次面对着学生们授课时,会怀念起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线上教学那些“翻车现场”的窘状、半夜备课的辛劳、不断反思带来的成长、自我突破的智慧教学环节,以及师生、家长亲密互动中的感动瞬间。这些,都是浙江教师疫情期间教学的集体记忆。

这届教师的“花式”窘状

“云开学”之初我在大山深处的老家,于是开启了满村找信号的窘途。一阵折腾下来,才在村口路边及施工房顶上找到些许信号,赶紧搬起小板凳上那直播去。鸡鸣犬吠、鸟声啁啾、青山绿水,这样的上课环境太难忘了。(衢州市白云学校 傅红珍)

结束直播的时候,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我突然找不到关闭直播的地方了。全年级学生就这样默默地看着我的鼠标在电脑屏幕上左右上下不停地滑动,当时真是满面窘状啊!(杭州外国语学校 张传鹏)

白天,笔记本电脑架在马桶盖上,接线板放在洗漱台上,自己坐在小板凳上。“妈妈,妈妈……”孩子快把厕所门敲爆了。深夜家人都睡了,正是录课的大好时光。可刚录制了一个开场,身边就传来丈夫呼啸般的呼噜声。(江山市贺村第三小学 王倩倩)

教龄30+,首次直播课的前一晚愣是没睡着。第二天早上肿着两只大眼睛,心跳加速到无以复加;每次“连麦”,点击的名字都与“连麦”后视频里出现的学生对不上号。学生们哈哈大笑——难道以为我不认识他们了?(长兴县实验小学 宋末琴)

喜剧的内核是个悲剧。录了8遍课,因为录课软件在不同设备上不兼容,五六种移动终端都用上了。各种失败、卡壳,当我发出“愤怒”的怪叫时,学生们发出了快乐的笑声。给学生们看教师录课的窘状,是希望我们的努力能得到他们的珍惜,更希望他们也能像我们一样不断学习着克服困难、迎接挑战。(宁波镇海中学 张文强)

整个二月,新冠肺炎疫情让我滞留在了加拿大。13个小时的时差,让我“黑白颠倒”地给学生上了3个星期的网课。(浦江县浦阳第一小学 陈月平)

3月2日那天,上完课后忘记关直播,紧接着开始在电脑上找资料备课。全班有近一半学生就这样一直看着我备课。(诸暨市城西小学 孙晓菲)

疫情期间头发疯长,无奈之下只得拜托妻子的手艺。某天直播,不小心点到了露脸键(平时上课都是屏幕分享),学生直接就炸锅了:“哇,你看王老师发型好帅”“王老师发型像月球表面……”“果然只有王老师才能驾驭这发型”……(宁海县胡陈乡初级中学 “帅气的王老师”)

这届教师的“花式”秘籍

为了让4个班的孩子都能够准时进入科学课直播间,我是用尽了各种“诱饵”:分享了自己有趣的休闲时光;录制班级微照片集一起回味过往,寄情当下;对话童年,放上我小时候的照片,一起交流“曾经的我,现在的你”……(杭州市濮家小学 卢 依)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先在钉钉“班级圈”中创建一个话题,如“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学习交流”,鼓励学生在圈内发表自己对学习这个内容过程中的困惑、心得与成果,提升线上教学学习效果。(绍兴市柯桥区齐贤中心小学 陈高峰)

作为一位小学科学教师,最怕的是上没有材料的科学课。我挖空心思,瞄准了学生宅家就能找到的各种坚果,开启了含油食物大揭秘的科学课。孩子们边吃边做,效果很不错。(教师Q)

我的数学直播课会有把知识点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的“让鸡蛋浮起来的猜想”,也会带领学生一起制作全国和浙江省新冠肺炎感染人数统计表。(丽水市特殊教育学校听障部 张新富)

家长复工后,怎么破解学生作业提交难的问题?有了!“健康码”!按时完成作业给“绿码”,加5分;未按时完成作业给“红码”,减5分;延时完成作业由“红码”转为“黄码”,不扣分。(嵊州市剡溪小学 张小丽)

如何让云端上的音乐课更有趣呢?苦思冥想时,猫咪悟妙跳入怀中,一会儿又踩在电脑的键盘上。有啦!何不让我家的小猫“代替”我进行鼓励和评价呢?如今,“来自”悟妙的评价和悟妙有趣的生活短视频都成了学生们期待的奖励。(江山市中山小学 吴 彧)

利用电子书写板,每天我都通过自己的微信公众号推出一篇讲评作业的文章。每篇文章包括前一天作业情况分析、易错题目讲解、相关好题挑战、读读数学史等4个板块,并附上视频讲解。(杭州外国语学校 张传鹏)

因为带一年级,我班级的“云课堂”以“自主学习小能手、争做家务小能手,积极防疫小能手”等实践活动为主。我还在班里推出了“助力抗疫”“小小书法家比赛”“朗诵比赛”“独唱比赛”“以平凡战不凡,致敬逆行公益人”等活动。(台州市学院路小学 林 凌)

我在教学平台上开启了特别专栏,每天推出一名学生成为“小主播”,发布他(她)对世界(疫情动态为主)的思考、作业的反馈、习惯的引导、方法的点拨等。(宁波市鄞州区江东中心小学 陈元隆)

每天,我都在学生作业的页脚上附上一句自编的励志语。如3月15日:战“疫”的春天那么美,祖国战“疫”大军攻坚克难,我们就要胜利了!(开化中学 李承法)

这届教师的

“花式”感慨

左手学生,右手孩子,我在“做最好的老师”和“做最好的家长”中修行,前面就是曙光。(郑晓萍)

二月初我乘高铁返回杭州。当日几经兜转却被集体公寓拒之门外,好在有校长周旋,得以返至校内住处。次日一早,校长在门口放了一袋满满当当的食材,外加一台半身左右的冰箱。(杭州市濮家小学 刘 威)

50多岁的人了,好在自己能勤奋学习技术,不然这个“亏”可是吃大了。(长兴县实验小学 宋末琴)

“云课堂”需要教师更细致地研究教学,梳理知识体系和关联,化繁为简,深入浅出,激励、吸引学生持续地学下去。(宁波镇海中学 张文强)

虽然我看不见学生,但明显感觉他们比以前学习更努力了,也懂事多了。一次上课,不知什么原因,声音有点卡。我当时很紧张,不知如何是好。这时,一个学生说:“您继续讲,听不到声音的时候,我们看课件好了。”另一个说:“老师,我们能听懂!”上完课,又有一个学生主动帮我分析卡的原因。(浦江县第二中学 朱耀照)

对于我这样的中年教师而言,疫情期间经历一场云技术革命。不仅仅是对新鲜事物的认知和接受,更是对自身教育生命的一次洗礼,唯有更厚重地努力。(杭州滨兴学校 姚贺国)

以前打开手机相册,满满的都是孩子的照片。现在打开手机相册,同样是满满的照片。只是它们变成了疫情期间作为存档的一次次拨通家长联系号码的照片、一张张学生作业批改后的照片、一段段的直播和录播课的翻车视频。翻着相册,看着照片,嘴角自然而然地开始上扬。(浦江县浦阳第一小学 毛钰莲)

惦记着学生是否专心听课、是否认真完成交给的任务……起初,我被似有似无的焦虑感笼罩,直到看到学生在不断学习中完成的极富有创造力的作品,才放下心来。教师应真正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师生相互学习,才能促动学生最核心的深度思考能力和独立探索能力的形成。(宁波滨海国际合作学校初中部 应华楠)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