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教育展台
本版新闻列表
 
2019年12月25日 星期

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
杭州余杭区深入推进“轻负高质”工作纪实
自从开出AI人工智能课程后,余杭实验小学课堂上的笑声更多了。
中小学生艺术节成了余杭区推进“轻负高质”最好的见证。
2015年12月,浙江省区域推进“轻负高质”联系县现场会在余杭区召开。
余高机器人制作社在全国青少年电子制作锦标赛中共夺得47次团体冠军。

今年5月,在杭州市余杭区教育大会上,杭州市委常委、余杭区委书记张振丰强调,要全面构建起质量一流、资源保障、选择多元、公平开放的教育体系,努力创建全国一流的教育现代化强区。

如何达到质量一流,余杭从“轻负高质”入手,深化课程改革,打造高效课堂,提升教师素质,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就在前不久省中小学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对余杭区“轻负高质”落实情况进行评测,结果显示该区在品德行为、学业达标、高层次能力、兴趣爱好、运动健康、学习动力、教师教学方式等多个指数上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学业均衡指数处于全省各县(市、区)前5%。

课程改革全面开花

这些年的模拟联合国国际青少年峰会,杭州市余杭区临平第一中学的参赛队伍显得格外亮眼。这些“小大使们”与其他各国学生一起参与峰会主题辩论和会议决议,让世界听到了来自中国的声音。得益于学校构建的涵盖六大学科领域、11门基础性课程、46门特色课程体系的“MX(梦想)”拓展性课程,临平一中的孩子如今频频走上国际舞台,更有学生在世界青少年创新发明大赛中夺得银奖。

为促进“轻负高质”,实现每一位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成长,余杭区决定从2015年起,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积极推动义务段学校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学校课程体系,并创建了义务段首批课改试点学校和第二批深化课改学校。该区教育局副局长周宝阳说:“这几年,我们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从深化课程改革、聚焦课堂教学、完善评价制度、加强师能建设等方面入手,不断探索‘轻负高质’的有效之路。”

为此,余杭区实施了以课改为中心的“五精”项目工程,即构建精彩体系、培育精品课程(社团)、打造精致课堂、培养精英教师以及建设精进学校。截至目前,该区义务段学校共计评选出区级精品课程114个(其中省市获奖40余个)、精致课堂20种、精彩课程体系38个、精英教师62名、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积极分子30名,84所中小学成功创建义务教育阶段深化课程改革学校。下一步,余杭区将创建第三批深化课改学校,同时加强校际合作,以形成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

近年来,余杭普通高中教育发展势头迅猛,除高考成绩连创新高外,该区有2所学校被评为省一级特色示范高中,5所被评为省二级特色示范高中,至此全区公办普高均被评为省级特色示范高中。同时普高学校的特色化、多样化发展局面已初步形成,如余杭高级中学、余杭第二高级中学为科学高中,余杭中学为人文高中,塘栖中学为传媒高中,瓶窑中学为艺体高中,余杭实验中学为科技高中等。此外,职业教育服务实体、促进就业、强化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无论是就业率、高职考升学率还是各项技能大赛成绩都名列全省前茅,通过产教融合,职高已与145家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并大力推进现代学徒制,共建成5个职教集团,为社会输送了大量技能型人才,为高中学生得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提供了强力的支撑。余杭的高中教育业已走过平原,越上高原,现在将迈向高峰,实现新的突破。

高效课堂亮点多多

年度综合教育质量排名名列全区前茅,连续两年被区政府授予“中考优胜单位”……这些年,仓前中学的发展有目共睹,而其中的关键就是聚焦课堂主阵地。该校从“以生为本”这一个中心出发,探索解决教学和师生这两对关系,突出自主性、生动性、生成性等三个特性,确立“呈现、比较、建构、共享”四要素,建构起了高效课堂。用省教育厅教研室副主任张丰的话来说,“是义务阶段初中学校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示范”。

“我们要求学校抓住‘四个关注’,推进课堂改革,打造‘精致、精准’的余杭课堂模式。”该区教育局教研室相关负责人说,所谓的“四个关注”是指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关注学生的学习品质以及关注学生的课堂环境。于是,从如何设计课堂提问到怎么出好学科作业,再到认真思考学法指导等都被提到了议事日程,成为各校提高课堂的趣味性、针对性、收获度以及开发学生潜能的“利器”。

向课堂要教学效益、要“轻负高质”,如今已成为余杭区各中小学校的共识。每年11月,塘栖第二中学的课堂节总会闪亮登场。在课堂节上,该校教师会与受邀嘉宾一起进行同课异构,多维的角度、迥异的风格营造了异彩纷呈的教研氛围。乔司中心小学建立了“导入概念、理解概念、巩固概念、应用概念”的四步法教学模式,崇贤第一小学则确定了“精致选材、精致编排、精致训练”的常态课堂模式等。

与此同时,该区还进一步完善了中小学发展性督导评估方案,突出了“综合评价”的理念,运用学科抽测及增量管理的办法,逐步建立和完善音、体、美、劳、综合实践等课程教学质量检查办法。对拓展性课程可行性强的学校,区教育局还会选派相关专家对学校进行指导,定期对深化课改工作情况进行评估。

信息技术点石成金

“我看到了,他们正在向我们招手呢!”通过大屏幕,临平第五中学的学生看到了30公里以外良渚第一中学的同龄人。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互联网带来的同步课堂。临近中考,结对的两校同上了一堂数学课。为使同步课堂的效能最大化,双方教师还组织了一次网络集体研修。大家一直认为,“这是一堂令人眼界大开的复习课,学生的解题能力得到了培养,强化了能力迁移”。

“通过推进这项省民生实事工程,我们积极探索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帮助农村学校实现‘轻负高质’。”余杭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目前该区共有24所学校参与“互联网+义务教育”结对帮扶。其中,临平五中和乔司中学更被列为省民生实事实践亮点培育单位。明年的城乡结对工作还将和5G智慧校园建设相结合,纳入余杭区政府2020年民生实事工程。届时,区教育局将选定10所学校在同步课堂中增加VR(虚拟现实)技术,将传统的单向度教学转化为认知交互和沉浸式体验模式。

安装传感器,连接舵机,撰写简易编程……王梓宸是余杭区实验小学三年级学生。别看他年纪小,做起这些却十分熟练。“我很喜欢上AI(人工智能)课!”王梓宸说:“动手又动脑,一点也不枯燥。”今年9月,余杭区创新性地建设了AI教育课程三级体系,并率先在省内引入“AI上未来制造者”系列课程,在全区中小学三至八年级以及高一、高二年级开展AI教育,全力打造余杭人工智能教育品牌。

“当前,余杭正在全力打造全国数字经济先行区。”该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打造“轻负高质”的余杭教育必须呼应这个数字技术时代。为保障AI课程的建设,余杭要求区内学校每学年每班开设不少于15课时的拓展课,并鼓励以社团活动、兴趣特长班等形式遴选有偏好及兴趣的学生参与提升型学习课程,而表现优异者还有机会前往基地校实验室参加PBL(项目式学习)拓展课程。

目前,余杭区实验小学、临平第一中学、临平职业高级中学等学校的实验室已投入使用,顺利开展了AI课堂教学;位于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瓶窑中学两地的基地校实验室也将在年底正式启用。余杭正逐步构建起“标准校+中心校+基地校”的三级实验室体系,实现了中小学阶段人工智能课程的全覆盖。

教师素养专业精深

“1976名研究生、573名‘双一流’高校、全国重点建设高校毕业生报考余杭区第一批教师招聘。”该区一则教师招聘信息震撼了朋友圈。近年来,余杭区出台《余杭区教育人才引进和培养实施细则》,根据人才不同条件分五个层次培育和引进人才,积极创造优厚条件,加大一流教育人才引进和培育力度。仅2019年该区就招聘新教师766人,其中全国重点建设高校或“双一流”高校学生146人,引进名优教师100人、省特级教师7人。余杭区从严把教师入口关开始,用好“培育”与“引进”两个轮子,通过锻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轻负高质”实践打下扎实基础。

“局长精彩的师德师风教育第一课,让我深切感受到作为余杭教师的幸福和自豪。同时,我也感到肩上的责任重大。我们不只是给学生传授知识,更要以己为范塑造学生品格,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修身立德,做有情怀、专业、执着的好教师。”瓶窑中学教师听了局长师德师风第一课后如是说。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该区高度重视师德师风长效机制建设,深入开展“讲师德、讲责任、讲奉献”师德师风主题教育活动,每学期举办全区教育系统师德师风培训会,局长上好第一课;引导5792名党员教师戴党徽进校园、进课堂、展形象、亮风采;推行寄宿制学校住夜值班制度,开展在职教师有偿家教专项整治,落实“万名教师大家访”;强化先进典型选树,评选区功勋教师30名、区功勋校长10名,涌现出全国优秀教师谭文炎、感动杭城十佳教师高瑶琼,杭州市道德模范(平民英雄)陶长夫等一大批师德楷模。

德艺双馨是成为好教师的重要标准。“轻负高质”实践,除了要加强师德,也要注重师能。教师的教育理念是否先进、教师的课堂教学是否高效、教师的作业布置是否精选……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课业负担轻重。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是推进“轻负高质”的重要环节。近年来,余杭区在做好教师分层分类培训基础上,每年对教师进行一次“高考”,推进包括解题能力测评在内的师能建设“五个一”活动;构建从岗位能手、教坛新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区级名师为序列的名优教师成长通道;实施项目制校本培训模式,推进三年新教师阶梯培育,开设“空中精品课堂”……教师队伍素质得到全面提升。现有省特级教师37人、“千人计划”教育人才25人、区级以上名优教师4282人,名优教师占比超过30%。

A.余杭高级中学的“玉鹰魂”

余杭高级中学秉承“厚德博学、开物成务”的校训精神,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使命,锐意教育教学改革,夯实了丰厚的办学基础,积淀了深厚的人文底蕴,孕育了“大气、包容、求是、进取”的学校氛围。

学校教学质量持续攀高,在2019年高考中,录取“C9”院校96人、“985”高校150人、“211”高校257人、“双一流”高校290人,仅考上浙江大学的就有77人,另有5人被牛津大学等国际名校录取。在取得高考优异成绩的同时,学校重视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积极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搭建平台。“三走进”挂职锻炼、“回母校感恩”活动、超山毅行、长乐林场学农实践等项目颇具特色,樱花节、社团节、科技节等活动精彩纷呈,还拥有浙江省冠军辩论队、浙江省冠军无线电测向队、全国百佳文学社天鸡文学社、全国优秀校园电视台,该校机器人社团连续8年雄踞国赛霸主地位,高中毕业生体质健康测试连续6年平均分位列全省前十。

余高成绩的取得,凭的是“三自四行”课程管理体系,彰显了“自主成长、实践成才”的办学特色,靠的是“精准研究、精细落实、全程陪伴”三大法宝,实现了学生的个性多元发展和学校的特色卓越发展。这就是余高的“玉鹰”文化——心有雄鹰,勤琢力行。

B.塘栖镇第三小学的“新六艺”

“长虹”课程是塘栖三小结合自身的文化理念和办学历史,以“礼、书、慧、艺、健、信”的“长虹新六艺”为核心的课程群体系。它将学校课程分为“文明之礼”“文化之书”“科学之慧”“快乐之艺”“身心之健”“感恩之信”六大课程领域,以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交往”为课程设计核心目标,促进学生的多元发展,提升学生的生命品质,为其将来成为家乡文化的传承者和发展者奠定情感基础。

基于学生个体发展的视角,“长虹”课程呈四个层面向上生长:一是基于学生基本素养的基础性课程,它包括“基底课程”与“提升课程”。“基底课程”主要是指国家课程,“提升课程”是指对已有的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处理,使其更具有学校自身特色;二是基于学生个性化多元发展的拓展性课程,它包括“成长课程”与“特质课程”。“成长课程”是让学生能够尝试多种可能性的课程,“特质课程”是基于学生个体特质需要的特色课程。

“长虹”课程群为塘栖三小学子构建了七彩成长之路,将学生发展需要的多种认知与素质元素进行了整理与融合,有效地促进了学校课程建设、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个性成长。近年来,“长虹”课程被评为余杭区精彩课程方案,“水乡古韵”和“水宝教我学摄影”被评为杭州市义务教育精品课程,“水宝带我游古镇”和“水宝教我学方言”被评为余杭区义务教育精品课程。

C.亲亲学校的“足球味”

绿城育华亲亲学校始终践行“以人为本、中外融通、面向未来”的育人理念,深耕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厚植体育育人土壤,特别是发掘足球育人功能。

除普及课外,近年来,学校把足球运动纳入校本课程,结合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进行足球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等方面的教学与训练;构建了校园足球分层赛事体系,创设了丰富的体育足球活动,如班级赛、年段赛、校内精英赛等。此外,将每学年的第二学期作为全校性的足球赛事月。亲亲学校足球联赛自2016年上半年开展至今,发展了甲乙两支校足球队,今年又组建了初中校队,亲亲校队得到全面升级。

2016年和2017年,该校蝉联余杭区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乙组冠军;2018年,又夺得区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甲组冠军;今年,在杭州市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中获得甲组第12名。今年10月,学校还获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学色校。

“天赋自由,百花竞芳。”体育文化将学生的各项能力和快乐融为一体。零点体育课(Zero Hour PE)、海报设计、体育主题摄影、运动体验征文等以足球运动为核心的表达方式,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了全面并有深度的发展,让学校成为一个充满希望的地方。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