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新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9年12月25日 星期

“考研热”尤需冷思考


□郭立场

上周末,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举行。据教育部官网消息,2020年报考人数达341万人,比2019年增长了50余万人,增幅超过17%,再创历史新高。实际上,“考研热”已持续多年,尤其是2017年以来,报考人数增幅每年都在10%以上。

“考研热”持续升温,其中既有喜也不乏忧。喜的是,考研是大学生主动顺应国家对高层次人才的要求,适应“双一流”高校人才培养的需要而作出的选择,有利于满足各行各业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忧的是,尽管大多数考生是为了自我增值和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但也不乏追逐热门的盲目跟风、迫于压力的无奈选择和延缓就业的逃避心态等。

考研很热,但我们也要多一些冷思考。

当前有一些本科院校为提升考研率,不惜为考研学生大开方便之门,更改本应执行的教学计划,甚至提出“一切为考研让步”的口号,打乱了正常的本科教学秩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业。研究生教育不应被异化为“更高级的应试教育”,本科院校要鼓励学生尽早做好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引导他们对考研形成理性认知,作出正确抉择。

对研究生培养单位来说,应把好关,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在扩招的大背景下,近年来研究生教育发展迅猛,不仅容易导致导师负担过重,整体培养质量出现下滑,致使研究生学历含金量“缩水”,也易造成研究生供给相对过剩,就业难题悬而未决。因此,这些招生单位更应关注研究生教育的质量,推进人才培养机制改革,使研究生教育朝着社会需要的正常路径发展。

当然,仅凭高校的努力还远远不够,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对用人单位而言,不仅要看重学历,更应看重学力,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为各类人才施展才华搭建广阔舞台。对政府部门而言,要进一步扭转用人单位特别是公务员招考、国有企事业单位招聘过程中的“唯学历论”现象,以刚性手段纠正学历歧视行为,构建公平有序的人才选拔机制。

其实,选择考研还是就业,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有自己的理性判断。在轰轰烈烈的“考研热”面前,大学生应保持清醒头脑和理性认识,少一点功利和盲目,多一些理性和审慎,综合考虑兴趣、爱好、特长、志向和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等因素,而非盲目跟风、人云亦云。

毕竟,实现人生理想,考研不是也不可能是唯一选项。如果只是被考研潮裹挟着向前,或是把考研视作通向成功彼岸的“独木桥”,非但丧失了考研应有的意义,人生的道路也会越走越窄。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