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Z02版:论文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9年11月29日 星期

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初探


□台州市黄岩区西江小学 张小燕

音乐的美学特征是凭借旋律、节奏等一系列表现手段,表达创作者的审美感情,引起欣赏者联想,激起情感共鸣。音乐教育是进行美育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手段,而健康优美的音乐是审美主体获得美感的重要源泉。

一、注重审美体验的容量和过程,了解音乐美

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说:“音乐的本质在于情感反映,音乐学习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是一种情感过程——审美体验。”音乐感知就是用审美的耳朵和眼睛去发现、探索音乐作品的美。

在小学六年级音乐课堂上,笔者会专门用10分钟时间让学生欣赏音乐精品,如富有生命感召力的《黄河颂》,徜徉着异国风情的《东边升起月亮》,威武雄壮的《木偶兵进行曲》等。学生对此都比较感兴趣。其中我国的优秀民族音乐不应遗漏,那悠扬连绵的《牧歌》,让学生们仿佛置身美丽的大草原;那细腻典雅的《茉莉花》,让学生缠绵于江南古城的小桥流水。同时学生在教师“点、引、扶”三大教学策略指导下,自由地享受和表现音乐之美。

在上四年级《牧歌》一曲时,笔者在事先没有介绍曲名的情况下,让学生感受:悠扬、动人、广阔、忧伤……在学生畅所欲言之后,笔者才作作品介绍,引导学生一起哼唱,融入音乐之中,激起学生内心强烈的共鸣。

又如在欣赏《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一课中,笔者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一切语言和情景演示,都随着音乐同步进行。学生聆听着优美的音乐,观看图片中的草原美景,完全沉浸在审美情境之中。

二、注重学生音乐创作能力的提高,创造音乐美

审美创造力是审美主体在审美实践过程中按照审美规律进行创造性审美活动的能力。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表现、创造活动能激活学生的表演欲望和创作冲动。

在上低段音乐欣赏《玩具兵进行曲》这一课时,笔者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想表演哪个玩具就表演哪个玩具,想怎样表演就怎样表演。学生们高兴极了,纷纷根据自己对乐曲的理解,设计动作,积极认真地变身一个个不一样的玩具兵,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在欣赏《彼得与狼》这首乐曲时,笔者让10~12名学生组成一组,通过表演性动作来表现内容,并鼓励他们进行创作,可以一人扮演多种角色。有的小组创作了一段舞蹈,有的小组创作了一首诗,还有的小组创设了河岸、田野、农庄、森林等多个场景,大胆地表达出对乐曲独特理解。

三、在教学中渗透探究性学习方法,探究音乐美

探究性学习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点拨,在自主学习中质疑和发现问题。在教六年级《欢乐颂》一课前,为让学生更深地了解《欢乐颂》的创作背景,笔者先询问学生“关于作曲家贝多芬的情况想知道些什么”。学生提了很多问题,教师总结罗列出三大问题:一是贝多芬被称为“乐圣”的原因;二是关于贝多芬的故事;三是贝多芬值得学习的优秀品质。课后学生们进行了大量的资料收集和研究,在第二节课上,笔者发现自己的资料有些方面还不如学生整理得完整。

在师生共同的梳理和交流下,学生们了解了贝多芬贫苦的童年时代、坎坷的青年时代、孤独的老年时代。他虽然失聪,却从未停止过音乐创作和奋臂呐喊。《第九交响曲》《田园》《英雄》等的欣赏穿插在课堂中间。

学生提出:在“欢乐敲门”音乐响起时,大家以敲桌子来做节奏模仿;而在音乐层层推进时,大家可以跟着做“声势”练习。学生们振臂挥舞,兴奋至极,眼神充满希望。

关注课堂中新生成的学习资源,不仅需要教师具有敏锐的洞察力,更需要具有课堂的调控能力、判断能力、即兴组织能力和丰富的知识积累。在笔者的课堂上,教师经常随着学生的思维路线走,不露痕迹地引导,让学生在自我探究的同时,时刻获得成就感。

四、在教学中注重音乐表现力的培养,表现音乐美

表现力强调的是学生自信演唱、演奏的能力及综合性的艺术表演能力,使学生能用音乐形式表达个人情感并与他人沟通,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享受美的愉悦。而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有“表现”这项内容,其中“演唱”与“综合性艺术表演”是其实现途径。

有表情地歌唱是演唱教学的主要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保障是具备一定的演唱技巧。如正确的演唱姿势、呼吸方法、准确的节奏和音调,以及对前奏和间奏作出正确反应等。有较好的演唱水平,艺高人胆大,感情就能更淋漓地发挥。

而“情”从何而来呢?是由教师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歌词、旋律、意境,再配上恰当的速度、力度、节奏、音色,最后演唱时发自内心地去歌唱。

《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无论是节奏还是音调都很难掌握,但学生唱来却是丝毫不差,似乎音乐从他们心里直接流淌出来。教这首歌时,笔者先让学生回忆起平时在校和教师相处的点点滴滴,勾起学生对教师的敬重之情,让音乐成为沟通的桥梁。在笔者听来那如天籁般的歌声,正是由真实的人类情感所支撑。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表现人类情感又是音乐艺术的本质特点。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表现意识成为一个重要目标,教师要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学生经常体会到参与表现后获得的审美愉悦感,学生才会敢于表现、善于表现。

在低年级唱游课中有一首《小宝宝睡着了》,歌词浅显易懂,旋律抒情优美,描写了一位妈妈在哄孩子睡觉时的场景,表达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以及孩子对母亲的强烈依赖之情,营造了一个温馨又美好的家庭氛围。笔者在教学时让学生来表现,“假如你是爸爸(妈妈),你会怎样哄你的小宝宝睡觉?”在此基础上,笔者又让学生组成“临时家庭”,用歌声、表情、动作、造型来表现这首歌曲。学生的表现没有好或不好,只要每一名学生都参与,就能得到大家的肯定和掌声。最后笔者还让学生思考:妈妈对你是怎样关心的?你该怎样回报妈妈呢?使学生情感得到升华。

席勒说过:“若要把感性的人变成理性的人,唯一路径是使他成为审美的人。”培养审美能力的途径之一,是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从中感知音乐所表现的情绪,并产生心灵上的共鸣。小学音乐教育作为实施美育的一条重要途径,培养学生音乐能力也就成为落实美育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关键所在。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