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色
江西省南昌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将接受学生、家长无记名评议给师德打分这事,最近引起了全国教师们的热议。
有教师叫好,当然更多的教师提出了异议。提出异议的分别有以下观点:师德是用来尊重的,不是用来评价的;将家长、学生定义为教师服务对象的政策,显然不懂教育;学生、家长评价权重占50%,会引发教师刻意讨好学生、家长的现象,使得教育失真、扭曲;师德在不同的人心里有不同的标准,让学生、家长打分不科学;如果没有科学的评价体系,最好不要强制评价师德……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对立德树人在教育工作核心地位的不断强调,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师德建设得到了教育各主管部门甚至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而侮辱学生、有偿补课等一些触动社会神经、触犯师德红线的行为,让家长批改作业甚至让家长帮着完成作业等教师“懒政”造成的家校矛盾,常常成了社会舆论“燃爆”的导火索。
无怪乎教育主管部门希望能引入家长甚至学生来“匡正”师德,希望这样的评价能提醒、鞭策教师更好地做好教育工作,能更用心地立德树人。
其实,让学生和家长给教师的师德打分早就不是新鲜事了。
2018年暑假期间,安徽省合肥市中小学师德考核评议系统正式上线。合肥的家长和学生通过这个网络系统可以直接给教师的师德打分。
同样,学生测评和家长测评的权重达到总分的50%。
同样,这个考核办法在当时引起了争议。
一年过去了,效果如何?
“在开始师德评价之前,从学校管理者角度来说,也希望能够了解家长、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这样的评价也有利于促进教师的发展。但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是比较抵触和反感的。教育工作有一定的专业性,让家长和学生来评价教师,对学生严格要求的教师担心自己会吃亏。”笔者认识的合肥市一位校长这样介绍。
但是从最终的评价结果来看,这位校长发现,学生、家长对教师都比较宽容。该校学生、家长反映问题比较多的教师最后也得到了93分,达到了优秀的标准。“可能家长觉得老师也不容易,还有家长担心给低分会被教师倒追来源。”实际上,这位校长也坦言,尽管还有很多问题并没有在家长、学生的评价中暴露出来,但是他们反映出来的教师确实有问题。
这套评价系统,只在当年用了一次后就不了了之。
这其实是可以想见的结果。
还记得,金华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校长俞正强跟教师是“不讲”师德的。“不讲”师德,是因为他认为师德没有办法用分数来评价。但他同时又认为,良好的师德可以改善教师的职业倦怠,可以改善教师为求分数不择手段的、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可以让教师心甘情愿为学生的发展而付出。
多么矛盾的“讲”与“不讲”!
因而,除了教育主管部门发布的师德红线,金师附小每两年会根据家长反馈、学校实际更新一次维护学生权益的5条红线、10条黄线。“踩红线,年终绩效奖全无;踩黄线,踩一条从年终绩效奖中扣500元,直至扣光。”
这样的观点,也得到了合肥那位校长的认同,“家长评教是可以做的,评价结果供学校了解情况,帮教师改进反思”。
也许,除了行政化、居高临下地考核教师师德,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可以花更多的脑筋来激发教师的师德。
“我们一起来开心”“我要说声谢谢你”“拼班感恩奖”“我们的好老师”“师徒结对话感恩”“说说进步的人和事”“说说我的进步”……这些,都是金师附小近年来开展的一个个发现同事美好、发现自己美好的“开心会”,就像驶向春天的列车,慢慢地,携手同行者越来越多。对了,那些教师们分享的美好,专门编制成了该校的“好教师行动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