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教育广角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19年11月1日 星期

不搞誓师大会,给考生“精神减负”


据《新京报》报道,近日,浙江省教育厅会同浙江省委网信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公安厅等14个部门联合起草《浙江省中小学生减负工作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减负方案》),并面向社会公众公开征求意见。《减负方案》中规定,学校不得举行中考、高考“誓师大会”。

每年中、高考季,所谓“誓师大会”“百日誓师”之类的活动在各地中学确实广泛开展。不可否认,在考前的高压氛围中,适度的鼓励可以起到减压与振奋士气的作用,但是,不少中学的“誓师大会”已经有异化为纯喊口号、“打鸡血”的危险。在本来就紧张的考前氛围中,类似“今日疯狂,明日辉煌”“提高一分,横扫千人”式的口号,非但不会起到激励作用,反而会制造一种极端的亢奋,给考生带来更大的压力反馈。

浙江此番起草的《减负方案》,特别指出学校不得举行中考、高考“誓师大会”,就是着眼于引导学校回归正常的教育规律,是对地方学校“誓师大会”过多、过度的及时纠偏。其直接效果,就是有利于遏制“誓师大会”身上弥漫的功利主义倾向,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将学校的激励方式引导到正确的价值方向上来。

而由于此举是在“减负”这一大的命题内制定的,自然也要看到其“减负”价值:不举行“誓师大会”,既是“时间减负”,也是“精神减负”,可以让学生节省有限的复习时间,以更轻松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备考中,考出好成绩。

相信,在全国各地统一推进“减负”的背景下,浙江此举也会给其他地方传递一个积极信号,各地或许会根据实际情况,出台类似规定,减少各种“誓师大会”,更科学合理分配教育精力,让“减负”真正落实到位。

这份《减负方案》规定不得举行中考、高考“誓师大会”,其实告诉教育界与公众,一味营造高亢的考前氛围,可能适得其反。“百日誓师”或“鸡血标语”是“唯分数论”下的必然结果;学校不是“考试工厂”,学生也不是“考试机器”,只有充分认识正确的考试规律,坚持正确的教育导向,才能真正实现教书育人、价值塑造的目的。

当然,不得举行“誓师大会”,其实是指要抛弃那种简单粗暴的“鸡血鼓励”方式,并不意味着在考生的激励与引导上,学校就可以束手不管了。反而,这给学校如何最大化激发考生潜能,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提出了更高要求。探索更科学合理的“减负”与激励手段,发挥学校有效的心理辅导作用,或许才能从根本上改变那种过于极端的、“鸡血式”的功利教育观。

作者:社 论

《新京报》2019年10月30日


上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