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Z04版:叙事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9年10月18日 星期

考核来了


□胡晓华

考核对每位教职工来说,既是阶段性工作的评价,更是正确方向的引导,是否具备一整套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是衡量一所学校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考核工作要顺利运行并起到实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了要有科学合理的考核办法之外,还需取得教职工的理解和支持。考核“考”出的是“实情”“真情”“温情”,而非一堆冷冰冰的数字。

2003年,我在湖州市第十二中学校长任上建立教职工全员考核制度。在开学一个月后的教职工大会上,我对全校120多位教职工做了工作小结,列举了近期学校获得的各项荣誉,以及十几位教师的感人事迹。

七八次掌声响过后,我话锋一转,开始了建立考核制度的第一次动员:

“最近一年里,我研究了省内外5所名校,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标准。在班级管理、教学管理、优秀教师评选、职称评定等问题上,他们的校长根本不用操心,教师们也清清楚楚地知道标准是什么,这得益于他们都有一套好的考核评价体系。

我们学校有过光荣的历史,也有过伤心的沉沦。今天靠我们每一位教职工的努力,学校重新走上了复兴大道。但要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卓越学校,我们还要向别人学习。从今天开始,我们也要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对学校各项工作都制定标准,有利于每位教职工改进和提高。

至于考核哪些内容、怎样考核、标准怎么定,我相信大家的智慧一定能胜过我一人的智慧。”

我们用一个学期的时间制定考核办法,用两年的时间来试行修改,直到教职工代表大会认定并正式实行,才与奖金挂钩。

我的电脑中,有一份早已形成的《湖州十二中教职工全员考核办法》,但我仍然在那次教职工大会后,下发每人一张教职工考核办法建议表,吸收教职工们的宝贵建议,并体现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

教师建议汇总后,我认真地进行了归类,发现意见比较分散,教师们提供了一些积极的想法,但也有一部分教师建议淡化考核,理由是:教师工作是良心活,对教师“评头论足”容易伤教师的心。

我发现教师们存在以下担心:1.怕考核分数低,丢面子;2.怕考核对自己不公正;3.怕不佳的考核结果影响自己的评职评优;4.怕教职工互评有伤和气。

经过第一学期的反复修改、征求意见,第二学期初,考核办法终于出台了,并将每年6月定为学年年度考核月。

根据教职工们的意见,作出以下规定:

1.班主任工作、教科研工作、教学成绩、中考成绩,这些内容不是每个人都涉及的,所以单列考核、单独设奖;

2.学校有一部分职员没有教学生,学生评价的分数转到教职工互评中;

3.设A,B,C,D四个等第,A和C各占15%,B占70%,D不占比例,凡违反《师德规范八条禁令》的就一票定为D等;

4.以年级组为单位进行考核,中层干部下到年级组考核,行政人员单独成组;

5.考核数据不公开,结果仅发教师本人;

6.定量评价和定性评议结合,留下空白让学生写评语。

我补充了一部分规定:

1.校级领导也接受全体教职工评议,每年由教育局来主持;

2.中层及以上领导干部考核如果取得A等,则退到B等,把A等让给一线教职工;

3.考核组所有工作人员交叉负责考核工作,每人仅可核查一部分,任何人不得泄露相关数据,汇总分数由办公室主任和校级领导保存;

4.除了15%的A等公示外,考核成绩位于前30%的教职工在全校公开表扬。

暑假前,校级领导下到各个年级组、教研组组织考核工作,学生评议、年级组评议、教研组评议、常规检查、考核领导小组评议,五大板块所有数据7月1日前汇总并作了分析处理。

在学年结束前的教职工大会上,每位教职工都拿到了属于自己的一个密封的信封袋,虽然大家都知道第一年不会与奖金挂钩,但还是不敢当别人的面拆开信封。

在大会上,我仅对全体教职工的大力支持、配合表示了感谢,并没有对考核内容作任何评价。有的教师私下议论:“原来考核是雷声大雨点小啊。”

暑假开始了,校园里静悄悄的,我开始了一项自认为最有意义的工作:认真阅读每一份学生对教师的定性评议,并摘录了上百位学生的评语。

开学前的暑期师德培训动员大会上,我终于对上学年的考核进行了总结,在大会上宣读了部分学生对教师的评语:

“A老师像大姐姐一样照顾我。上次我生病请假了,她利用休息天专门到我家里来给我补习,还给我带来小蛋糕。”

“我们真心疼B老师,前段时间她感冒了,咳嗽连话都讲不出,但没请一天假,请校长多关心一下教师的健康。”

“C老师妈妈生病住院,她中午和晚上去医院照顾,从没少上一节课,没少批一本作业。上个月妈妈去世了,C老师为了迎妈妈的骨灰盒,只是把上午的课调到下午。”(读到这里,我稍作停顿,擦了一下眼角的泪花,全场鸦雀无声)

……

整整100条,我读了半个多小时,120多位教师一会儿被学生们的天真逗得大笑,一会儿又被同事的事迹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原以为今天校长要开“批斗会”,对考核中发现的问题大批特批,没想到自己做的那点事还是被校长知道了,还接受到全校教师投来的赞许目光。

当然,会上也把学生反映的个别教师存在的问题提了出来,如:仪态不端庄、普通话不标准、作业批改不认真、下课拖堂、变相体罚等,作了不点名的批评,会后还找他们谈了话。

两天后开教职工代表大会,除了对少数地方作了修改,代表们以95%的赞成票通过了考核办法,并建议第二学年与教师各类评职评优挂钩。考核奖以B等为基准,A、C各象征性增减10%。

于是,学校在制度化管理上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从此由“人管人”逐步走向了“制度引导人”的规范化管理道路。

在制度设计的过程中,我并没有因部分教师存在不同意见而放弃,而是采用了《鬼谷子》的“内揵”法。“内”即采纳群众智慧,广泛征求大家的意见;“揵”就是要像门闩一样牢牢地坚守,坚守自己正确的做法。

其实,部分教师之所以不愿意考核,核心问题无非是有几个“怕”,而将评价总结会上习惯性的“批斗会”开成“表扬会”,做到“敞开嗓子表扬”“关起门来批评”,既保证了考核的严肃性,也维护了教师的自尊心。

考核评价不仅仅是给教师们排个队,它有一个更重要的目的——激励教职工成长。考核的激励性作用,让大部分工作认真的教职工感到自身劳动价值被认可,提高优秀教师在团队中的地位;让少数工作不认真、教学水平低的教师产生危机感,让不正之风找不到生存的角落。

学校管理奥妙无穷,关键是当校长的心中要有一个大写的“人”,一切教育活动以学生成长为核心、一切管理行为以激发教职工积极性为核心,让学校充满正能量,走在发展的正道上。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