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校园视窗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9年6月24日 星期

这所小学的学生会造纸


□本报通讯员 余红军

“蒙童江乐,开化人士,一十有二寒暑,六年潜心受教,读诗文强筋骨明是非知礼仪,于二〇一九业成。”毕业季来临,开化县朝阳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们纷纷像同学江乐一样,亲手用开化纸给自己制作了一张毕业证书。学生会造纸?这得益于该校的特色课程——开化纸文化。

开化纸,又称开花纸、桃花笺,质地上乘,是明清古籍印刷用纸之一,因清代《四库全书》北四阁的写本和武英殿很多印书都用的是开化纸,因此开化纸也被称为“贡纸”。但由于种种原因,曾经风光无限的开化纸到清后期流通渐稀,以至销声匿迹。近几年,开化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开化纸传统技艺的发展,在国家图书馆、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的大力支持推动下,质如白雪的开化纸制造工艺已成功恢复。

“纸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开化纸是我们开化的骄傲,我们应该乘着开化纸制造工艺成功恢复的东风,把它传承下去。”2018年9月,新任开化县朝阳小学校长的刘建民,把注意力放在了这张曾经御用的纸上。他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与开化纸制造工艺传承相结合,成立开化纸文化实践探究社团,确立开化纸文化课程为学校特色课程。“社团共有30余名学生,来自各个年级。”刘建民介绍,为了全面掌握开化纸传统工艺制作过程,学校曾先后三次组织任课教师前往开化纸研究中心学习取经。

“每次上课,学生的兴趣都非常浓厚,泡树皮、煮树皮、打纸浆、试搅、制胶、调制纸浆、抄纸、晾晒、轧纸等工序均由学生自己完成。”指导教师林国芳说,这些环节做起来虽然有些枯燥,但每一个学生都很细致、用心。这不仅锻炼了学生们的动手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增强了他们的劳动意识、家国情怀,也培养了他们勇于探究、实践创新的科学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学生们用自己造的纸画画、印古诗、粘纸扇,我们的收获不仅在纸上,更多的在纸外。”指导教师余君说。

拿抄纸框、平稳入浆、慢慢上提……从五(1)班学生傅雨彤的动作中看得出,她已是一名熟练的“造纸匠”了。“通过学习造纸,大家懂得了每一张纸来之不易,以后我们一定要珍惜纸张、节约用纸。”她的言语传递了全体“造纸匠”的心声。经过大家的努力,一张张凝聚集体智慧结晶的开化纸终于呈现在全校师生面前。“一群孩子能够造出这样的纸张确实不错,他们造的纸虽然和传统意义的开化纸还有一定的距离,但他们为弘扬和普及开化纸文化所做的努力值得肯定!”开化纸传统技艺研究中心主任黄宏建也忍不住为学生们点赞。

“开设开化纸相关课程,就是要唤醒学生的乡土情怀。我们的课堂充满地域文化的魅力。”刘建民说,“接下来,我们还准备把造纸术与活字印刷术、书法、绘画、手工课程结合起来,让我们的学生用自己造的纸绘画、练书法、印宣传册……打造集造纸、印刷于一体的研学旅行基地,通过系列综合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