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教育广角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19年5月24日 星期

不忘教育初心 办好“品质教育”
上虞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步履坚实

(上接第1版)

“感谢政府,感谢老师!让我相信我的孩子也能像正常人一样有尊严地活下去!”看着因脑瘫曾经手脚都不听使唤的儿子,如今不仅能独立行走,还能做出精致手工艺品,小烨妈妈喜不自禁。

教育公平是对残障儿童最大的尊重。上虞区积极推进教育公平,投入550万元重建培智学校,已建起随班就读资源教室19个,其中4个达到省示范标准,其余15个均达到省标准配置,实现乡镇资源教室全覆盖,并为每个乡镇中小学都配备资源教师,确保特殊儿童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努力减轻特殊儿童家庭难以承受的“生命之重”。

多年来,上虞区特殊教育一直享受特别扶持。每年划拨特殊教育专项经费,用于设备添置及教师待遇落实。在特殊教育公用经费上,区财政给予10~15倍的经费以保障落实。区教体局会同残联、卫计等部门出台《上虞区残疾少儿入学安置工作实施方案(试行)》,为残疾少儿入学提供科学依据,实现送教上门全覆盖。

针对无法到学校上课的智障儿童,上虞区建立专门的送教队伍,定期上门对每个孩子进行言语康复、认知康复、动作康复等功能训练,并有针对性地对家长提出专业指导,确保对智障儿童的关爱“一个也不能少”。10岁的女孩许某因为脑瘫,双腿无力,无法站立,每日只能与轮椅为伴,语言表达能力也有限。培智学校的送教小分队每周上门对孩子进行免费康复训练,经常送教,孩子对送教老师产生了感情,目前智力情况发展较好,已经能数10以内的数字。

让特殊孩子都能享有人间大爱和公平教育,有尊严有品质地学习和生活,是上虞特殊教育的奋斗目标,同样也是上虞对教育公平的不懈追求。

目前,该区义务教育阶段共有持证残疾学生193名,已形成“随班就读为主体,特教学校为骨干,卫星班、送教上门为补充”的特教格局。62名特殊学生随班就读,分布在42所中小学;72名就读于特教学校,送教上门41名,其他18名在区外学校上学,实现义教段特殊学生100%入学。

让农村孩子与城里孩子同享优质均衡教育

在上虞最偏远的山区学校陈溪乡中心小学,拥有目前该区所有学校中最高端、最先进的录播教室。76名连城区都很少踏足的学生,将在这间教室里,通过互联网技术,和城区实验小学学生同步上课、同步作业、同步接受辅导。

位于上虞西南边缘的汤浦镇中学,也实现与城区实验中学优质教育资源的互通共享。利用互联网技术,乡村的孩子,也可以远隔数十里清晰地聆听“城里教师”上课。

农村孩子与城里孩子同享优质教育资源的愿景不再只是梦想。

上虞区积极推进“互联网+义务教育”结对帮扶工程,14所优质学校和19所偏远乡村学校(含新疆、四川、景宁结对学校),组成19对“互联网+义务教育”帮扶结对学校,开展城乡同步课堂。其中,上虞区实验小学与陈溪乡小、上虞区实验中学与汤浦镇中等学校成功“联姻”,成为浙江省首批城乡同步课堂试点学校,为推进智慧教育和教育现代化,凝聚上虞智慧、探索上虞样本。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时代犹如一场风暴席卷教育界。上虞抓住机遇,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加大教育教学基础设施的投入,推动教学和管理方式深刻变革,激发教育发展创新活力,实现教育公平、促进优质教育均衡发展。

仅2018年,新建录播教室16间、智慧课堂18个、创新实验室16个。实现录播教室、移动学习终端教学、高中段创新实验室和学科教室全覆盖。目前,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已完成无线网建设,覆盖率达100%。新增智能交互式一体机450多套,惠及60余个学校,全区中小学校覆盖率将近100%。

近年来,上虞区还以先行者姿态不懈探索,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农村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强教育集团化、城乡教育互助发展共同体、镇域一体化建设。

组建教育集团,实施“名校+新校”集团化办学。上虞区人民政府分别与浙江师范大学合作办学、与北京金融街教育投资有限公司合作创办高端寄宿制优质学校,曹娥街道与浙江大学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就滨江小学博文校区开展合作共建,区教体局与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家团队开展合作办学。

加强对农村义务教育尤其是山区教育帮扶力度,至少建立1个城乡紧密型义务教育集团学校,建立11个面向农村、山区学校的城乡教育互助发展共同体和11个镇域一体化发展共同体、10个学前教育发展联盟,强化共同体学校捆绑考核机制,深化师资、管理、教学、文化互动交流,推进城乡共同体学校、镇域内学校管理一体化。

“集团化办学、城乡共同体、镇域一体化”三大均衡发展策略,犹如3把钥匙,打开了通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之门,教育合力的能量正喷薄而出。


上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