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高教经纬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9年5月6日 星期

强化创新源头供给,激发高校科研活力


□郑华均

做好经济社会服务、助力高质量发展是浙江省高等教育在新时代的重要课题。在全省教育大会上,省委书记车俊指出,浙江正处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高校的人才支撑、智力服务和创新赋能。作为创新强省、人才强省建设的关键引擎和重要策源地,高校要坚持扎根浙江大地,着力汇聚创新资源,打造创新高地,强化创新源头供给,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提升核心技术、科研成果的供给质量,做好服务浙江高质量发展的文章。

首先,要提升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力。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蓬勃兴起,重大开创性原始创新成果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作用更加显现、意义更加深远。高校要充分发挥学科综合和人才集聚的优势,聚焦聚力“互联网+”和生命健康这两大世界科技创新高地建设,以及数字经济、生命健康、高端制造等未来技术、未来产业的三大主攻方向,加强“从0到1”的基础研究布局。一方面要发挥好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高端创新平台的辐射带头作用,围绕孕育重大原始创新和解决区域战略重大科学问题,选定优势领域、凝练研究方向、整合创新资源、集聚创新人才,开展国际协同科技合作,加快形成持续原始创新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布局建设,聚焦高端通用和专业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研发、工程化和产业研究,通过建设大科学装置和研制重大科学仪器来探索新知识理论、发展新研究方法,提升原始创新的能力。此外,还要积极构建多学科交叉的组织机制,设立交叉学科研究中心,消除学科壁垒,鼓励理学、工程科学、艺术、人文社会科学之间的融合,开展协同创新,实现引领性、原始性成果突破。

其次,要强化颠覆性技术创新支撑力。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是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抓手。高校要坚持扎根产业创新主战场,着力加强有组织的技术攻关和应用推广,以核心技术的创新突破加速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以及新兴产业的催生和培育。一是围绕浙江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需求,在重点行业和主导产业中深度挖掘共性关键技术,提炼浙江省“八大万亿产业”和推进数字经济“一号工程”中的“卡脖子”技术,组织实施重大技术攻关项目。二是要以科技创新基地和协同创新体系为载体,加快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工程技术及其他新兴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重点在信息技术产业、人工智能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产业等领域实现关键技术与成套装备重大突破,抢占前沿技术发展的制高点。三是积极组建由高校、产业龙头企业组成的产业技术联盟,促进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双向融合”,加强从基础研究、重大关键共性技术到应用示范的全链条一体化创新设计,促进整合产业的技术进步。

最后,要激发创新型科技人才源动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也是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没有强大人才队伍作后盾,创新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高校要进一步加强创新政策供给,打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人才生态,充分激发创新型科技人才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源动力。一方面,要加强科研评价、岗位聘任和职称评审制度的一体化设计,营造相对宽松的学术环境,鼓励科研人员静下心坐热“冷板凳”,敢于挑战最前沿科学问题;要通过按方向选人、按人定项目的方式,遴选一批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长期项目,稳定支持中青年科学家及其科研团队开展基础前沿科学问题和“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科学问题的研究。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收益分配机制,引导教师和科研团队把学问做在经济建设主战场上,开展“接地气”的科技创新活动;要加强“互联网+”科技成果的网上科技对接平台建设,健全科技经纪人制度,有效联结人才、科技成果供给侧与需求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品交易,打通技术开发与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作者系浙江工业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