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Z04版:思想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19年4月5日 星期

新时代应怎样做教研组长?


□宣迪淼

前几天,接到在邻县重点中学担任教研组长的老同学电话,他兴奋地说,终于把教研组长的职位“推”掉了!作为朋友,我是真替他高兴,因为他已经纠结了好几年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却陷入了疑惑,现在究竟需不需要教研组长了?

答案显而易见,理由如下。

虽然在有些学校特别是学生数较多的学校,年级组、课题组等的功能在不断强化,而教研组的功能在相对弱化,但这并不是好的现象。因为随着教改的深入,我们越来越认识到,一所学校能不能真正地、深入地进行课改,关键要看这所学校里有多少可以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教研组长。课改的深化需要教研组长引导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进行科学的重构。

那么,新时代教研组长究竟应该做些什么,才能不负使命?笔者以为,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

角色定位要“新”

新时代,教研组长必须从传统的服从的角色转变为主动的角色,从多方面多层次找到新的职位方向。

必须从过去的“事务的落实者”“上下级教学信息的传达者”“教研教学的个人英雄”转变为积极参与学校课程改革、学科建设、关注教师成长的专家型教研组长。教研组长如果能自觉地进入学校工作的整体布局,主动地进入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和教研实践,用自己的工作自觉带动教师的内动力,必将起事半功倍的成效。

而要在研究内容上走出新天地,必须把教研内容转入到联系课本、课程、课改、课堂的研究,引领全组教师拓展、深化自己的研究活动,使研究的内容能真正关注学生的生活、学习状态,真正作用于人的发展。

能力要求要“长”

过去学校对教研组长定的一些职责要求,鲜有对教研组长内源性发展动力的激发。而新时代的教研组长应该成为教研有特长,能引领教师成长的人。

应“长”于使一支教研团队能高效运转起来。教研组长应注意使传统工作高效化,使学科整体力量调动机制顺畅,要让一些现代高科技研学团队、新教育研学团队落地生根,如云教育团队、网络沙龙团队、研学旅行课堂团队、校本课程精品化团队、分层教育沙龙团队等。久而久之,教研组的凝聚力、综合实力就越来越强,学科内部的竞争就有可能趋于良性发展。

应“长”于高水平的教学和科研。教研组长应带领团队向学者型教师发展,促进教师个体专业成长;集中集体智慧,生成精品教学设计,从而构建精品课堂;建设共同愿景,优化组织的凝聚力;开展团队学习,建设学习型班组;进行系统思考,完成组织整体优化。

教学研究要落实几个“化”

教研组长要重构教师的工作以引导其对新课改的适应和融入,应落实好以下四项工作。

课程建设再出发。教研组长要引导本教研组教师,树立更为科学的课程观,从生活即教育的角度,研究和解析学生进入学校的一切活动,形成服务于人的发展的生命课程常态化。

课题建设再优化。教研组长要引导本教研组教师人人参与课题研究,每个课题都应是从实际问题出发的真研究,必须服务于学校的发展和教师个人的发展,并促使理论研究成果运用于学校的各项工作中。

课堂的实效化。教研组长应该借助“调研课”“公开课”两条主路径,结合“推门听课”“名师展课”“集体备课”“请进来、走出去”等形式,实现课堂的实效化。

评价机制的客观化。新时代的教研组长应优化、简化质量评价的形式,以评价改革促进师生专业化成长,客观地呈现课改的优缺点,为学校的发展和决策提供最有力的论据。

(作者系诸暨市学勉中学教师)


上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