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何绍英
临近退休,却依然忙碌在一线。刚到学校,电话就接二连三地“追”过来;打开电脑,跳出了满满一页的报修申请。他随即挎上工具包,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这是宋仁庆的工作常态。宋仁庆是衢州市工程技术学校总务处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员。后勤工作琐碎、忙碌、辛劳,岗位人员流动频繁。以宋仁庆的年纪,本可以调到相对轻松的岗位上,然而,他却像“钉子”一样扎根在这里,一扎就是16年。
后勤工作虽然看似平凡,却也需要有一定的技术含量。为此,宋仁庆利用业余时间自学钳工、焊工、水电工、木工等所需的技能。如今的宋仁庆集十八般技艺于一身,成了学校的“万金油”。
学校要安装车棚,宋仁庆利用自己苦学来的焊接技术和打桩技术开始“倒腾”。经过半个月的努力,一个美观结实的车棚呈现在师生面前。这项工程为学校节省了一笔不小的开支。水龙头阀芯皮圈磨损了,他自制阀芯。而如果买新的替换,一个阀芯市场价格在100多元,仅此一项,一年下来就为学校节约了五六万元。
问及在这个岗位上的最大感受,宋仁庆脱口而出的一个字是“忙”。暑假,当师生开启休息模式时,却是宋仁庆最忙碌的时候。他和他的团队开始了采购和修修补补的工作。为了购买到价廉物美的课桌椅,宋仁庆冒着酷暑奔波在各地,坚持货比三家,有时候采购价甚至比预算价便宜了近一半。30多摄氏度的高温,室外骄阳似火,宋仁庆却干得热火朝天。汗流浃背时,他也顾不上休息,只是撩起衣服擦一擦汗,继续干。当几千套崭新的课桌椅整整齐齐地排列在一起时,暑假也接近尾声了,宋仁庆还没来得及休息,又投入到了新学期的工作中。
春节期间,为了给留校的新疆班学生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他也常常忙碌在学校,随时待命,帮助解决突发事件。家里来了拜年的客人,接到学校电话,他立马“撇”下客人,骑上电动车赶赴离家十几里路远的学校。等他把事情处理完毕回到家,客人已经走了。
朴实的宋仁庆不善言辞,谦和低调,却始终保持着一份微笑:微笑着接听报修电话,微笑着回答各种问题,微笑着解决问题。“为师生服务,为教学提供优质的后勤保障”一直是他以及他的团队秉承的理念。交谈中,宋仁庆反复提及“保障学生安全”这句话:保证每一块床板和护栏安装牢固,保证每一个开关插座不漏电,保证每一台风扇都能安全运转,保证每一个窨井盖都不破损,保证每过一段时间定期检查和维护。
工作如此,对待身边的同事宋仁庆同样慷慨付出、不计回报。为同事婚礼掌勺,不收取一分费用;拿出三分之一的年收入,帮助同事解决燃眉之急……宋仁庆每时每刻都在以一颗赤诚之心传递向尚向善的力量。
连续多年,宋仁庆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工作者”,荣获“红五环”奖教金、“校长特别奖”等。然而面对这些荣誉,宋仁庆却说:“师生的满意才是对我最大的肯定。”24小时开机、16年超长待机、随叫随到……一名普通的后勤人员却活出了消防员的精彩,用行动践行了忠诚和敬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