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校园视窗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9年3月4日 星期

艺术教育:多点兴趣少些功利


□本报记者 叶青云

眼下,各大艺术类院校招生专业考试爆热,千千万万怀揣着艺术梦想的考生踏上了“逐梦”之路。然而在他们之中,不乏有这样一部分人,抱的是投机心理,参加艺考的初衷不是热爱艺术、拥有艺术理想,而是以下两点:一是文化课成绩不高,想通过艺考“曲线救国”,上所理想的大学;二是渴望享受众星捧月的感觉,幻想有朝一日成为受人追捧的明星。

出于这一目的艺考,显然离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本质渐行渐远。在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艺术教育活动的意见》中提出:“中小学艺术教育活动应以育人为宗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帮助学生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提高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艺术教育应该远离功利性,回归到向善向美的本真道路上来。那么,从学校层面出发,该如何落实艺术教育,并形成正确的导向呢?

“艺术教育首先必须落实课程标准,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现在一些学校迫于中考、高考的压力,压缩了艺术教育课程的课时,这是不对的,‘德智体美劳’,美育同样很重要。”省教育厅体卫艺处处长李建章告诉记者,“十三五”期间我省将开展艺术教育实验工作,创建20个省级艺术教育实验区、100所省级艺术教育实验学校。首批12个艺术教育实验区和47所艺术教育实验学校名单已于2018年1月公布。

“此外,各校应当结合学校实际,开设校本课程、选修课程。我们建议每所学校都能给学生至少一项艺术教育的选择权,倡导每个学生都能有至少一项艺术类的特长或兴趣爱好。”李建章一再强调,学生兴趣很重要,并不要求水平很高。

作为首批艺术教育实验学校之一的平阳县昆阳镇第二小学,在每年岁末年初都有一个“审美月”,这是师生们非常向往的校园文化艺术节。学校强化对学生的审美教育和艺术表现力的培养,既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又陶冶了他们的情操,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

“艺术教育的方式方法一定要适合学生,课程设置不能千篇一律,要丰富多彩。一堂好的艺术教育课,不论是什么类型,都应该让学生积极参与互动,在实践中提升艺术素养。”李建章说。

“提升素养、陶冶情操”,这是受访教师们反复提到的字眼。事实上,那些急功近利的学生和家长未必不懂得这个道理,可是“为利学艺”的现象依然存在,教师们说,究其原因,还是心态问题。

“大多数孩子对考级是没有什么渴望的,毕竟很多孩子学艺术是受家长‘逼迫’。”诸暨新世纪小学教师俞燕梅认为,在陪伴与督促孩子接受艺术教育上,家长更需要摆正心态,“首先,学校在进行家校沟通或者开设家长课程的时候,可以有意识地对家长进行这方面引导,告诉家长孩子学习艺术不要以考级为目的,而应该以培养兴趣爱好、陶冶情操为目的。其次,也希望社会舆论不要扩大‘娱乐圈明星’的影响力,给部分家长造成学艺术会很‘吃香’,孩子更容易出人头地的误区”。

“家长应当从关爱孩子一生的角度出发,帮助孩子规划人生。”李建章呼吁家长要尊重孩子的兴趣,了解孩子的真实情况,“学艺不是为了考级,更不是应试教育的‘捷径’,家长应认清孩子是否具有这方面的天赋,如果真的有特长和兴趣,才适合专门在这方面进行引导和加倍投入”。

在杭州滨兴学校教师姚贺国看来,让所有学生和家长都能接受这种看似很慢且低效的美感养成,并且尽可能多的让艺术教育去功利化,还需要教育部门和社会层面的共同努力:一方面要逐渐淡化艺术特长加分或者比赛项目加分对于常规教育的冲击;另一方面要给予艺术教育更多成果展示的舞台,让学生和家长感受到艺术教育真正的魅力所在。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