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Z04版:论文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9年1月25日 星期

“汽车博物馆”课程的实践与思考


“汽车博物馆”是我园“碶彩”课程下三大儿童博物馆中的一个,是在充分挖掘商贸资源,构建幼儿园园本课程这一背景下,以区域内汽车一条街为原型打造的一个主题博物馆。

一、解读天性——在表达需求中构建课程

解读儿童的天性,对其形成客观的认识,才能确保课程构建的科学性。

首先,幼儿对汽车的经验有哪些?兴趣点在哪里?他们的需求是什么?我们试着蹲下身子,引领幼儿用眼睛去审视世界,用耳朵去聆听大自然的声音。于是,一场面向全园幼儿的调研活动拉开了课程建设的序幕。

其次,从幼儿的记录及表述中,教师梳理幼儿感兴趣的点,并围绕“各种各样的汽车”“交通规则我知道”“我喜欢的汽车游戏”三个核心内容,构架了汽车主题课程的思维导图。

再者,我们创设了一个占地近200平方米的儿童博物馆——汽车小镇,并与幼儿园附近的汽车回收公司、4S店取得联系,达成场地、工具、师资的赞助,为课程的实施提供了最有力的保障。

二、追寻天性——在探究操作中深化体验

随着活动的推进,我们发现,在生活经验的支撑下,幼儿期待打造一个模拟社区:马路、停车场、交通警察局、运输公司、汽车大赛场、4S店……所有与汽车有关的场所都希望出现在汽车小镇。就这样,关于汽车内容的探究面越来越广,15个开放的交流空间和自主的实践探究场,创造了全新的博物馆参观体验。

同时,汽车业的快速发展与幼儿知识储备上的差距,使得幼儿对汽车的探究兴趣愈加浓厚。在梳理孩子们的兴趣点后,我们尝试借助对比的学习方式,从汽车的应用、时间和空间三个维度带领孩子观察与探究汽车。

课程是一个不断生发的过程。它需要教师在尊重孩子原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关注儿童发展的寻常时刻,支持和推进幼儿的自发生成活动,引领着孩子们逐步深入。

三、释放天性——在链接生活中唤醒动力

幼儿的学习不是独立构建的,而是在与家庭、幼儿园、社区的互通过程中产生的,让课程与这些丰富多元的资源形成链接,是实施“汽车博物馆”课程的有效载体。

1.助力——让课程与家庭紧密相连

家长与课程形成积极互动是有效推进课程的一大举措。一方面,我们觉得孩子们对于众多汽车的认知基本上来源于家庭中的汽车和家长的介绍;另一方面,幼儿可以作为传递者将课程文化传进千家万户。当课程与家庭紧密相连时,自然就将幼儿前期积累的生活经验与孩子深入探究的兴趣产生了链接,实现了幼儿经验的共享和思维的碰撞。

2.考察——让课程与资源无缝对接

幼儿园附近的汽车4S店一条街,各种品牌应有尽有。我们充分挖掘这一资源优势,与多家4S店取得联系,设立学习基地。在那里,展厅成了孩子们学习的课堂,销售员成了助教,汽车更是成了孩子们学习操作的载体。真实情境中的观察以及真问题探讨的开放式学习,不仅促使课程与资源发生链接,更丰富了幼儿的生活,拓展了他们的经验。

3.节庆——让课程与节日相辅相成

我们将每年的3月定为汽车园本节,在基于儿童视角、释放儿童天性理念的指引下,教师们尝试将主题的确定、活动的策划、筹备、组织实施及后期的评价工作全权交由孩子们。从同伴个别交流到班级表决推荐再到小鬼议事团投票评选,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表达自己内心的期待,都有权选择策划自己喜欢的活动。

儿童的天性就像一支燃烧的蜡烛,一不小心就可能被熄灭。我们提倡:“不要毁掉孩子设计内在生命的软蜡。”要像呵护风中蜡烛一样呵护孩子的天性,多一份留心,多一份反思,多一份坚持,追寻天性,寻找最佳的教育生长点,基于儿童视角去守护孩子的成长。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