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校园视窗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8年12月28日 星期

让留守儿童的世界充满暖意


□本报记者 叶青云

“我的‘代理家长’是吴老师,她就像妈妈一样,我可以把烦恼都告诉她……”时已冬至,遂昌县金竹镇梭溪中心小学留守儿童小眉心里却暖洋洋的。这所偏僻山区学校里进入青春期的4名留守女童,在上个月底都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代理家长”。

正值青春期生理变化的留守女童,很多因缺少基本的生理健康知识,加上父母不在身边而感到无助和害怕。学校女教师们自发组成了“代理家长”群,通过一对一结对的形式,引导留守女童们适应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我们给孩子们准备了青春‘三宝’,有私密日记本、青春期卫生用品和小内衣。”学校政教处主任吴意君说,学校还为留守女童建立了青春期档案,并坚持定期开展心理讲座,讲解青春期心理健康知识及卫生常识。

据统计,截至目前,我省共有留守儿童8.3万人。这一数据每年都呈下降趋势,但是关爱留守儿童依然是各地各校长期重视的工作。亲子长期分离,给农村留守儿童造成的影响很明显:自卑、戒备心理强、生活习惯差、亲情淡漠、学习动力不足、沉迷于手机游戏……关爱留守儿童,不能仅停留在物质帮扶层面,如何丰富留守儿童的精神世界,成了眼下我省众多学校思考和行动的核心。

为每一名留守儿童登记造册,然后组织教师和留守儿童结对,是各校最普遍的做法。教师既要做思想道路的引路人,又要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生活的保护者。多与留守儿童谈心,多鼓励支持学生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多进行家访,成了这些参与结对教师的常态。比如江山市政棠小学对留守儿童进行“家庭”式管理,按照高、中、低年级搭配,把他们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3~4名学生组建成一个“家庭”。由一名教师担任“家长”,“家长”负责照顾“家庭成员”的生活和学习,每天在《家庭日志》上记录孩子们的生活、学习情况,并且每周召开一次“家庭成员”会议,摸排他们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该校教师郑积文对记者说:“比起物质保障,留守儿童更需要的是情感陪护,教师所要做的,就是让他们觉得‘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

不少学校还建起了专门的关爱留守儿童“爱心小屋”,在小屋里放置电脑、iPad等互联网设备,让他们能在小屋里和父母视频聊天,缓解思亲焦虑,弥补亲子沟通的空白。

学生在校的时候还好,回家之后可怎么办?农村的祖辈通常文化程度不高,无法和孙辈进行有效沟通,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手机保姆”现象带来了滋长空间。对此,江山市新塘边小学推出了针对留守儿童的“周六课程”。每到周六,教师们自愿留校组织大家开展各项活动,喜欢安静的学生就去阅览室里捧一本书静静阅读;喜欢热闹的学生,就在操场上玩游戏、跑跑跳跳……校长李军说,“周六课程”面向新塘边镇周边留守儿童免费开放,解决了部分儿童周末无人辅导作业、在家无人陪伴的问题。“平时这些孩子都比较内向,而在活动中,灿烂的笑容重回他们的脸上,虽然教师牺牲了休息时间,可大家都觉得很值得。”

此外,乡村学校少年宫也极大地丰富了农村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一些科技类、艺术类项目,总是令他们啧啧称奇。眼下,嵊州市下王镇中心小学学生心里就有一桩无比激动的“大事情”:该校每年年末举行的乡村学校少年宫汇报表演又要开始了。学校组织了礼仪、茶艺、足球、烘焙、国际跳棋、篮球等10个社团,并建立了教学与活动两用的8个专门活动室。目前,我省有超过200家乡村学校少年宫,这些学校在充分利用现有场地、设施和师资的基础上,加大投入,开辟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活动项目。

关爱留守儿童,不仅学校教师们在努力,来自社会各界的爱心志愿者们也在行动,众多乡村非遗项目传承人、各行各业的从业者、大学生村官等,成了志愿者团队的主力军。

诸暨市草塔中学语文教师张宋芳有一个特殊的身份——诸暨市红十字关爱留守儿童马剑组组长。她深有体会地说:“现在很多留守儿童,经济上的困难不是最主要的,我们的帮扶主要集中在学业辅导和心理关爱两大方面。”在她的小组里,有医生,有自由职业者,有手工匠人,还有心理咨询师。每个周末,志愿者们都会有半天时间与马剑镇的孩子们一起度过:辅导作业、指导阅读、一起做游戏或手工、一起参加运动……特别是在元旦等节假日,整个马剑志愿者团队还会组织文艺会演等大型活动,给留守儿童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下一篇
浙ICP备号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