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前沿观察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8年12月26日 星期

优化学校发展性评价的导向


□浙江省教育评估院 洪松舟

要推动浙江省基础教育学校发展性评价工作,让发展性评价真正成为推动学校自主、持续发展的力量,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不仅需要学校进一步明确自我定位,增强自我反思、自我调控、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能力,还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在方案、财力、人力、制度上给予支持。

省级层面:突出价值引领,精简基础指标,统整各类督评

精简基础性指标,释放学校办学活力。目前较为繁杂的基础性指标制约了学校自主办学的积极性;问及教师对学校发展性评价调整建议,“精简指标体系”以69.09%的比例遥遥领先。因此,建议对基础规范指标进行简化,剔除非学校所能及的指标,保留对学校教育教学有影响的主要指标。并将基础性指标评价放在平常的行政工作中,学年末不再组织全面系统地评价,以减轻学校负担。

统整各类督评,让学校安心做好发展性评价。在全国大力减少检查考核督导的大背景下,教育行政部门要出台相应的政策支持制度,统整各类督查评估,减少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各类考核的干扰,将必要的督查纳入发展性评价指标和过程性评估中,让学校安心做好发展规划与发展性评价,让校长安心办学校、教师安心教学,使发展性评价这一综合性评价作为学校办学的主要衡量标尺。

地方层面:提升评估质量,增强专业水平,强化分析诊断

实施服务式督导,提升评价人员的专业水平。教育行政部门需要组织责任督学和发展性评价参与人员进行培训交流,使督学跟进发展性评价与学校改进行动。通过规划指南研读、专家专题讲座、实地考察和校长论坛等方式,帮助学校完善专业能力建设,建立并完善自评机制。

着力教育数据诊断,深度剖析区域内的重点问题。建议区域层面能够建立区域信息化评估平台,减轻学校迎评负担;依托第三方评估机构开展科学有效的问题诊断式评估,为区域和学校更加全面而深刻地了解教育教学现状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如以“教师专业发展支持环境”“学生学习状态”“学校作业管理有效性”等为专题,开展定量数据分析诊断,为学校发展规划的制订提供科学依据,为区域教育出台政策措施提供参考,以数据来驱动区域和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

学校层面:发挥主体作用,激活自评动力,提升自评能力

激活学校内生动力,树立自我评估意识。学校应该是发展性评价的第一责任人与需求者。各学校要充分认识学校发展性评价对促进学校管理方式转型、提升学校办学效益、实现学校特色发展的作用,将评价作为自身发展的源动力,树立自我评估、自我诊断的意识,以发展规划引领自我评估,逐步构建校本评估机制,真正体现办学的主体能动性。

提升诊断改进能力,增强自评信效度。目前参与学校发展性自评的人员多数为一线教师与管理者,主要以师生访谈、问卷调查、档案查阅、听评课等常规方法为主,自我评估中信息收集的有效性、问卷调查的信效度、数据分析的准确性等都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学校需要培养具有一定评价技术能力的教师,为学校各项工作的诊断、调整、变革等提供扎实的定性和定量支撑。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号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