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8年12月10日 星期

打造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
——我省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纪实

□本报记者 张乐琼

在刚落幕的全省高校第十二届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中,浙江师范大学学生冯丝源获得了高中语文组一等奖。她说,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自己仍在路上。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在今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如是说。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改革开放以来,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结构、质量上,我省师资队伍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就是这支人民教师队伍潜心育人、悉心从教,为实现浙江教育现代化、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提素质 争当“四有”教师

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是社会的期盼和教育自身发展的需求。省教育厅师范处处长庄华洁说:“我们要更多思考如何持续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来回应基础教育发展的呼唤,为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人力支撑。”

严把“入口关”是重要一环。早在2012年,我省就开展了师范专业的“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选拔;从2015年起,各地方教育行政部门、高校和中小学校又携手进行协同培养,高校师范专业20%的教师教育课程由优秀的中小学教师来担纲,以破解师范生培养“不接地气”的难题。与此同时,我省还印发了全国首个高校师范生教育实践规程,建立师范生进入中小学实习前必须通过教学技能测试的制度。

除职前培养外,我省也不放松对教师的职后培训。从上世纪80年代的教材教法学习培训、全员学历培训到2008年起实施的农村中小学教师“领雁工程”,再到浙派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长三角中小学名校长培训等,一路走来,不难看出“重心下移、按需组织、突出重点、分类施训”始终是教师教育的方向,努力将教学、教研、科研、培训串联起来。

2011年,我省在全国率先建立了自主选择的现代教师培训制度,把培训选择权交给教师;2016年,又实施了教师培训学分制改革,分层分类施训,使师训工作更加科学、更具效率。选择多了,培训需求与匹配度增强了,教师参与的积极性被充分激发出来,培训的实效性也随之凸显。最新数据显示,全省有53.5万名中小学教师在省师训管理平台注册并自主选择培训,年人均完成87.5学分,其中自主选课率达到66.2%,参训教师全员网上“学评教”总体满意度达到97.82%。

补短板 聚焦薄弱环节

遂昌县王村口镇中心小学的李文翠是我省最新一批培养的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加上她,这所学校两年里共来了3名全科教师。“一来就能胜任岗位,更重要的是能发挥一专多能的优势。”校长王隆峰赞不绝口。记者了解到,自2012年起,我省定向招生1660余人,为农村补充了一批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小学全科和紧缺学科教师。

针对乡村地区优秀人才下不去、留不住的问题,我省还在教师管理机制体制上抓住关键破题。2016年起,嵊州市和浦江县在全省率先试点“县管校聘”改革,2017年顺利完成33个试点地区的改革工作,到今年则实现了全覆盖,一些市县还在积极探索“县管校聘”管理改革与教师校长交流制度改革的有效融合。省教育厅人事处副处长陈钦林表示,只有教师流动这盘棋活了、有序了,才能更好地带动薄弱地区提升教育理念、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促进教师队伍能力素质的提升。

借融合改革之机,舟山市南海实验高中副校长陈兆海主动请缨到偏远的六横中学支教。在他的引领下,3个月里,学校相继出台了教师考核、绩效工资分配等一系列事关教师利益的制度,让这所海岛学校面貌焕然一新。舟山市教育局人事处副处长屠永兰说,教育行政部门有倾向性地鼓励校长、教师从超编超岗学校向缺编缺岗学校流动,从城镇学校向乡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比如渔农村学校力量薄弱,开展骨干教师支教服务型交流。

振师道 弘扬尊师重教

1985年,我省隆重庆祝了首个教师节,以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此后每年的教师节前后,都会评选出一批诸如功勋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省中小学师德楷模、浙江教育年度新闻人物等先进个人,推出了像郑裕国、童淑芳、陈莹丽、陈立群等一批“最美教师”。

师德底线必须牢牢守住。这些年来,我省始终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注册、年度考核、岗位聘用、职称评审、评优奖励的首要标准,实行师德失范一票否决制。这两年,全省教育系统更是把清白、廉洁、正直、奉献作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标准,全面营造清正的教风,不断壮大“言传身教”的正能量。

为了充分调动广大中小学教师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职业地位,我省首先在宁波、嘉兴、衢州3市试点分类推进职称制度改革。2016年,全面启动改革,把原来相互独立的中学教师职务系列与小学教师职务系列统一并入新设置的中小学教师职务系列,并规定教师可参评与教授级别相同的正高级职称。

在打通了中小学教师职业成长的“天花板”后,职称改革不断“下沉”。去年9月,省教育厅联合省人力社保厅发文,鼓励地方把一级教师及以下职称评审权下放给学校,实现教师职称评审和岗位聘用的有机结合。目前,温州、台州、宁波等地的中小学已开始试水中级及以下职称评审权“下放到校”,在强调师德、实绩的同时,可以在职称评审中融入学校自身的个性特点、考虑教师的专业发展目标等。

与此同时,杭州第二中学等全省30所中小学还获得了高级教师及以下教师职称自主评审改革试点资格,打破聘任终身制。“从片面看论文转为看师德、看能力、看业绩、看贡献,以此不断激发教师的激情,鼓励更多高学历、高素质人才从事教育事业。”陈钦林分析说。

此外,我省各地各校还不断创造条件,保障和提高教师收入水平,通过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集体宿舍维修改造工程、高校人才公共租赁房等举措,改善教师住房条件,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

今年8月,省委正式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35年,建成一支思想政治过硬、业务能力精湛、服务保障有力的教师队伍,总体质量达到发达国家水平。而40年的发展与建设,让我们坚信有基础、有能力为浙江教育现代化打造一支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


下一篇
浙ICP备号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