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Z04版:思想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18年12月7日 星期

“会读”:教师深度阅读的新尝试


□周炳炎

小学阶段,对孩子的关注重点不应在成绩,而在于阅读。忽视阅读,对孩子的未来发展而言是一种巨大的损失。

既然阅读这么重要,要让孩子爱上阅读,作为教师首先要做出示范。而如何引领教师阅读,我校的做法是开展“会读”行动。

何为“会读”?

“会读”是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共读原文经典、共同交流心得的学习方式,以“读原文、悟原理、事上磨、心上修”为目标。

参与人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既能学至精微,而又不空谈。

“会读”参加者之间,人人平等,没有权威,各抒己见。

准 备

主持人与大家一起选定“会读”篇目。如我们曾经首读选定《告谕浰头巢贼》,二读选定《示弟立志说》,三读选定《大学古本及序》等历史经典名篇。

然后,所有“会读”人员,每天在群中打卡各自朗读,并上传每天的心得语音,在相互监督与砥砺中成长。这一阶段,每位“会读”人员主要以通篇理解文意为主。

一周或半月后,主持人给每位“会读”参与者分工,各自承包本次“会读”篇目的一个段落。一旦确定了承包的内容后,这段文字承包人就要担当起教师的角色,进行深度耕读。大约再坚持一周后,进行集中现场“会读”。

流 程

“会读”期间,手机关机或静音。主持人负责维护秩序,并有权打断参与人的发言。

“会读”讨论时,虚心逊志,相亲相敬,不得动气求胜,长傲遂非。任何人(包括主持人)不得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其他人。

首先是“反身实践”分享环节:由参加者分享上次“会读”后,自己在生活、工作实践中的体会和感悟。

本次“会读”正式开始后,大家先通读全篇,然后根据各自承包的段落,依次分享:“我对这一段的基本理解是……”“我的心得体会是……”

承包人在分享时,其他参加者都是学生,需按照座位次序顺时针轮流对承包人提问。发言内容为:“老师我还有什么不懂?”“这儿该怎样理解?”“我这样理解可以否?”……

主持人可根据参与者的情况,指定某位参与者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其他参与者也可就此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先分段“会读”,最后再通篇理解感悟;先理解作者的文字,然后理解作者文字背后的心思;最后参与者自己尝试进行链接,得出自己的收获与感悟。

读 后

“会读”结束后,参与者以文稿的形式分享个人的学习所得。

主持人会提醒参与者在工作、生活中反身实践,“知行合一”,在下次“会读”前进行分享。

如果“会读”过程中有疑难问题,而组内一时无法解决,可以由主持人收集问题并到相关专业机构进行咨询,期待解答。

案 例

如《示弟立志说》的“会读”后,我们形成如下共识。

一是志不立,则天下无可成之事。立志是治学的根,如果没有立志,就像没有播下种子却去培植浇水,最终一定是辛苦有加却徒劳无成。这个志不是小目标,与财富、地位、声名都无关。这个志是大志,是立生命的方向,立成圣成贤之志!

我们在“会读”时,感觉王阳明先生说得非常在理。但回想我们小时候的成长历程,可能真的是缺乏高远的志向引领。让我们思考最多的是,如何让小学生也立上人生大志呢?我们讨论后认为小学生可主要以小愿望、小目标激励自己成长,大志向为辅;而18岁后则反过来,以人生大志为主,近阶段的小愿望、小目标为辅。人处在有志的状态中,就会心无旁骛,而不再纠缠于琐事中不能自拔。当然立志永远不晚,立了志就能导之以正,激扬其高远。

二是正诸先觉、考诸古训是我们学习的两条途径。怎样去找这样的先觉呢?我们体会出最核心的就是在信上下功夫,如饥似渴地汲取先觉、古训中的智慧。当自己的想法与先觉、古训想法不一致时,首要的态度是从而思之,从而辩之。我们需要的是从自己内心需要成长的角度去寻找破解之道的学习,这样的学习才能全心全意。

三是有志者,事竟成。立志并不容易。连孔夫子都说自己“十有五而志与学,三十而立”。可是立志又是那么的重要,如同气之帅,人之命,木之根,水之源。因此我们要每时每刻以立志为要事,这样自己的精神心思可以高度凝聚融结。

四是立志能除一切苦。古圣先贤虽然各有说法,只要求其要领归宿,就能合若符契。为什么呢?因为道本一也。道同则心同,心同则学同。心即理,当我们的良知清澈,暗合道妙,就是天理。因此动心转念,立志敢愿,是大事也。

最后,我们都认为,我们所从事的是教育事业,以化育人心为己任,要推进良知教育,就要让每个孩子尽快立起高远的志向!

(作者系绍兴市柯桥区实验小学校长、省特级教师)


上一篇
浙ICP备号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