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教育展台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8年11月19日 星期

接过先贤的火炬 照亮杭科前行路
——写在陶行知指导创办湘湖师范90周年之际

□子 轩 戴 雯

每年10月,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的新生都会走进杭州陶行知研究馆,接受一系列爱国、爱校的始业教育。

这个投资2000余万元、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的研究馆不在别处,就坐落在菁菁校园内。门口墙壁上的巨型油画向参观者讲述了“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指导湘湖师范学校办学的场景,一个长条桌、十几张热切的面庞、只争朝夕的忙碌……让一份浓浓的教育情跃然纸上。

1928年10月,在陶行知的指导和参与创办下,浙江省立湘湖乡村师范学校正式开学。弹指一挥间,90年过去了,虽然当初的湘湖师范早已被并入杭科职院,但文脉不断。这些年,该校更是全面传承与发扬陶行知教育思想,在高职教育界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育人模式改革。

学校党委书记谢列卫直言,陶行知教育思想博大精深,接过先贤的火炬,可以照亮杭科职院争创一流水平高职院校的前行路。

湘师的“教育遗产”

不久前,第35期“校长请我喝杯茶”活动在杭科职院热闹举行,此次活动的主题是“〇〇后的知行千日”。从校领导到相关二级学院、职能部门负责人,都欣然到场,并与10名2018级新生代表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交流。

“校长请我喝杯茶”迄今已经举办了8年,是杭科职院最受师生关注的思政品牌活动。截止到今年6月,共有375名大学生成为喝茶活动的座上宾,而间接参与的学生数则超过3800人。“我们把陶行知‘爱满天下’作为学校精神,打造了这样一个学校管理层与学生平等交流、心心相印的活动,以此来凝聚和传递爱与关怀。”谢列卫说,这是学校推进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创新举措,也是一块民主管理的试验田,更是一个深耕行知文化的大平台。

其实,“喝杯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湘湖师范早期。陶行知先生的高足、曾担任湘湖师范25年校长的金海观要求在教学管理上主动征求、听取学生的意见,让学生自治会的代表参加校务会议。“金校长不仅倡导营造一种教学双边活泼、自由的校园氛围,而且在政治上开明进步,放手让学生自由平等地发展。”湘湖师范老校友蔡惠泉如是说。

2013年,杭科职院正式出台《关于陶行知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首次确立了陶行知教育思想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导地位,提出要围绕“塑行知理念、树行知态度、创行知模式、育行知人物”的行知文化建设目标,弘扬“爱满天下”的学校精神,培养“德业兼修、知行合一”的“行知人物”,使行知文化成为引领学校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随后,又分别以修订学校章程和写入党代会报告的形式将这一切制度化。

以陶行知教育思想引领高等职业教育办学,这是一个大胆的尝试。因为在很多人看来,它更适合在中小学校里生长。而谢列卫却不这么认为,“陶行知先生倡导的教育观、人才观、学校观、教师观等,对高等职业教育同样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且‘知行合一’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出的重要指示之一”。

于是,一场推进行知文化进制度、进课堂、进教材、进社团、进公寓的“五进行动”很快就在杭科职院铺开,为深化育人模式改革统一全校师生认识,营造氛围。

“四个并重”谱新篇

“希望大家都能汲取行知文化的有益营养,成长为高素质高技能的阳光杭科人。”这是校长许淑燕对新生的期许。

以职业为导向,还是以就业为导向?校内教学与校外实践,位置怎么摆?光靠技能,能不能实现个人的可持续发展?类似这样的问题一度引起杭科职院师生们的热烈讨论。而在谢列卫看来,人才培养方案只解决了专业学习的需要,学校还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平台和服务,发展他们专业以外的能力素质,只有走“德业兼修”这条路,才能培养出真正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遵循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杭科职院明确提出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德业兼修、知行合一”的育人理念,深化以行知文化为引领、职业发展为导向的育人模式改革,构建完善“四并重”人才培养体系。所谓“四并重”,就是指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并重、基础理论与技术技能并重、校内教学与校外实践并重、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并重。

从出演话剧到阳光长跑,从承接校园“一日游”到竞标园林景观设计,从志愿服务杭州G20峰会到举办香草音乐节……杭科职院的学生被彻底“唤醒”了,他们活跃在各个舞台上,大显身手。最新统计显示,仅学生社团数量就达到了180个。在学校的支持与鼓励下,他们承接各种业务,在实战中锻炼专业技能,开展朋辈教育。

2015年3月,建筑面积近5000平方米的行知创业学院成立,围绕“全覆盖、分层次、保重点”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学院设立的“行知创业学分”可替代毕业学分,以此鼓励学生走向社会、走进生活。截止到今年9月,学院累计完成创业培训8598人次,新苗人才计划立项21项,学生注册成立企业73家,并涌现出一批“创业明星”。

高职三年,在校时间不到一千天。为深化“四并重”育人模式改革,杭科职院计划推出“知行千日”课外教育实施方案以及“知行千日”生活教育历,旨在通过思想教育、专业渗透、活动引导、制度规范等方式,搭建有利于锻炼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平台,尊重主体性,调动能动性,最终实现千日里的健康成长、协调发展、知识增值,为一生的职业发展做最充分的准备。

“爱在乡村”助发展

从淳安县城到枫树岭镇夏峰村,要经过“九曲十八弯”,路程不少于70公里。村里有个镇中心幼儿园的教学点,接收了20多个孩子,80%以上都是留守儿童。因为交通不便,条件艰苦而且方言难懂,教师很难留得住。但从杭科职院教育学院毕业后,余倩钰在那里一干就是3年,她的前任、学姐黄丽萍也是如此,因为在她们的心底都有一份信念与坚守——“这里的孩子需要我”。

作为“浙江的晓庄”,湘湖师范其实是陶行知悉心打造的第二块乡村师范教育实验园地。进入新时代,杭科职院更是以培养“乐意去、留得住、干得好”的幼儿教师为己任。许淑燕介绍,从2012年起,教育学院就与杭州市牵手,定向培养面向农村的幼教师资,迄今共招录了856名学生,“他们学成后,都会返乡并扎根在农村幼教一线。这既是历史的传承,更是时代的呼唤”。

“建设一流的高职院校,要在立足区域发展的基础上服务社会发展。”谢列卫说,党的十九大以来,杭科职院积极回应和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需求,尤其是在助力“乡村振兴”方面多有建树。除培养面向农村的幼教师资外,学校还奔赴贵州毕节、黔东南州等贫困地区开展职业教育东西协作,与贵州凯里团市委、贵州毕节职业技术学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开展对口帮扶。

学校更立足富阳,组织师生为富阳宵井村、包秦村等多个村庄做建设规划设计,全面参与富阳常安镇沧州村、安禾村的“美丽乡村”改造和“家文化”品牌建设,为富阳当地提供乡村旅游开发和转型升级培训、电子商务培训等。依据自身专业特色,学校在富阳当地共建立了志愿者服务基地22个,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千余场,累计服务总时数约6.7万小时,累计总服务数超8.4万人次。

万市镇是富阳一个以石头经济为支柱产业的偏远山区小镇。为帮助当地转型升级,今年3月,杭科职院7个工作组96人走进万市,拉开了“百千万”结对蹲点走访工作的序幕。3个月后,由各个二级学院组成的8支小分队再次进驻万市镇,送教下乡、送文化下乡,化身“小先生”为村民培训美工、经营、客服等电商经营知识,制作乡村宣传册,为留守儿童办学堂。对于这些送上门来的服务,很多村民乐得合不拢嘴。

最近,杭科职院又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才与专业优势,与富阳区政府携手共建“乡村振兴学院”。根据双方达成的框架协议,学院将重点开展各类技术技能培训,并依托校地共建的创新创业产业园,支持“美丽乡村”建设以及扶持孵化科技创新型小微企业等。同时,学校还会与杭州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办公室共建“乡村振兴研究中心”,开展相关政策研究。

“助力乡村振兴是学校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而乡村生活也为学校办学提供了新的教育素材和实践土壤”,谢列卫说,乡村教育、平民教育、职业教育是陶行知毕生追求的事业,教育的最终关注点是人的生活,人的发展,传承陶行知思想最重要的就是以生活为本源,让教育沉下去,扎根中国大地。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号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