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安市塘下镇中心小学 张嫦娥
听说读能力是小学英语学习的主要目标,为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语言知识,小学英语教师会尽可能地创设情境。但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见识面越来越广,这样“虚假”的方式已无法引起高段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因此,笔者就如何在小学高段英语课堂上提高学生的语言真实交流能力进行探究。
一、寻找真实的话题
高段学生对生活的理解不同于低段时期,“诱骗”已不能起到太大作用。教师必须寻找与他们的真实生活、学习息息相关的话题,才能引起共鸣,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和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设置的话题可以是对身边刚刚发生的某件事情的看法,也可以是学校正在进行的某个主题活动。
案例一:在学习六年级How do you feel?这一话题单元时,除了给出直观的表情包让学生去描述,教师还可以有更好的选择。如:
1.When you didn't finish your homework or you made some mistake at school. Your teacher calls your parents at once. How do you feel?(你没完成作业或在学校犯了错误,老师喜欢现场通知家长,你有何感受?)
2.After every text,your teacher tells your parents about your score. How do you feel? (每次小测验结束后,老师都把成绩甚至排名都发给家长,你感觉怎么样?)
3.You are so hungry and you want to run as quickly as you can to the canteen for lunch. But you have to line up and walk slowly. Oh my god, how do you feel? (中午吃饭时当你饿得恨不得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去食堂,但却不得不排队去食堂,此时你是什么样的感觉?)
这些话题与学生的生活学习息息相关。对于能够引发学生真实思考和讨论的话题,他们就会想方设法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虽然词汇量有限,但一定会激发他们去寻找合适的表达方法跟教师或同学交流。
二、设计真实的任务
虽然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但我们的课堂是无限的。创造真实的活动,设计真实的任务是我们应该探索的。通过有效真实的任务,进行真实的交流,而引发他们进行真实交流的事件必须是来自他们真实的生活,甚至是亲身经历。
案例二:在“三八妇女节”,教师在英语课堂上让学生制作“女神券”给心中的女神,“女神”可以无条件使用学生送的券,比如“wash card”“cook card”“clean card”等等。第二天,学生向教师汇报成果时花样迭出,有调皮的学生说:I give my mother a “eat card”,I eat everything when my mom use it .
在设计真实的课堂任务时,教师也要注意:一切活动要以语言交际为目的,以生活实际为支点,以任务为驱动。在课堂上设置真实、有趣的话题任务,当学生侃侃而谈时,对教师而言何尝不是一种快乐。
三、提供真实的语言材料
为了降低阅读难度,避免学生对材料失去兴趣,小学英语教师通常会用学生能够理解的、已学的词汇和句型拼凑一段材料,至于内容是否真实、情况是否属实都不在乎。而事实上,真实的语言是指来自现实生活的原始语言资料,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源自目标语言国家的相关音频、视频和文本素材变得极为丰富,唾手可得。权威媒体报道的新闻事件、热点话题,原版报刊中的文本资源,为学生打开了认识世界的窗口。
高段的学生通过网络等渠道对外界有了一定的认知,瞎编乱造的语言材料已经不起作用,只有真实的语言素材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产生学习动机。时事政治、热点新闻、国家大事、当红电影,甚至BBC、VOA等,听起来高大上,似乎跟小学生没关系,但是对同一件事情、同一个内容,关注的角度、表达的方法有很多种。作为小学英语教师,要一边提升自己,一边根据这些真实的语言材料,根据学生的水平和能力对材料进行筛选和处理,以一种他们能接受的方式呈现真实的材料。
案例三:在PEP Book 5 “There is a big bed”单元,该单元主要是“There is a...”和“There are...s”句型的学习和运用。联系当下的热门电影《厉害了,我的国》,根据影片内容和六年级学生的语言水平,笔者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了如下阅读材料:
Amazing China
China is amazing in the world now.
She becomes very strong.
People in the world like to work in China,stay in China.
Look,that is the Great wall in Beijing,You can see it clearly in the moon.
There are many roads and bridges in China.
They are super engineerings.
There are many tall and strong buildings in China everywhere.
There are many beautiful places for us to travel.
并通过一段视频展示祖国的大好河山和繁荣富强。在引起学生共鸣之后进行语言输出。通过给Robin写信的方式,用本课主要句型,围绕“厉害了,我的国”这一主题,向Robin介绍我们的祖国。如此真实的语言材料,会使学生的交流更有意义,也能提高学生使用英语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引导学生突破语言障碍
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小学生的词汇量和水平有限,即使他们对教师所选的话题、所设计的任务、所选的语言材料非常感兴趣、有共鸣,但经常会有想说又不知道怎么说的尴尬。此时教师应该引导、鼓励学生大胆去表达。要让学生无拘无束地在课堂上说话,就必须创造—个心理自由、心理安全的环境。这就要求教师摒弃“师道尊严”的架子,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着力营造真正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言:“要以人对人的方式对待孩子,要善于发现他心中响应我们召唤的那—隅。”
案例四:PEP Book 3 Unit 3 Weather Part B Let's learn.
本课时重难点是用所学词汇谈论世界各国不同的天气。笔者进行了以下设计。
让学生以微信语音聊天的方式和世界不同国家的朋友进行交流。天气是英语国家的人见面寒暄的必要内容,所以教师不用担心会偏离教学目标。科技让世界变小,语言让世界变暖,学生在这样一种自然的交流中,语言障碍也渐渐消除了。
小学阶段要求学生掌握600~ 700个单词和50个左右的习惯用语。注重语言实践,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是《英语课程标准》对英语教师的要求,且小学英语课堂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侧重点是听说读能力。经过4年的学习和训练,用英语表达一些情感是可以做到的。只要教师在平时设计活动和任务时,多考虑学生真实的思维活动,摈弃让学生鹦鹉学舌、让自己成为复读机的老思路,允许他们在交流的过程中出现疑惑、犹豫、停顿,甚至错误,真实的语言交流才能真正发生。